我们生命里的七七(1937.7.7)

我们生命里的七七(1937.7.7)
作者: 郝柏村|编者:张作锦//王力行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我们生命里的七七(1937.7.7)
ISBN: 9787507547092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在**,许多年轻人,尤其**的年轻人,不但 不记得有过“七七”事变,以及随之而起的抗战,甚 至觉得这是发生在中国大陆上的事情,与我何干?因 此,在八十三岁的老年,还要提起这一个历史事件, 一方面觉得好像不识时务,另一方面又觉得,任何悲 痛的历史不容许遗忘。 为何而战? “七七”两个字,在我们这一代,几乎就是人生 纪元的开始。我对“七七”以前几年的生活,记忆非 常模糊,但“七七”以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各种经历 ,都是刻骨铭心,永远不能遗忘。抗战,在我们经验 中,是火光鲜血,生离死别,颠沛流离,恐惧和失望 。我们记得的是,全中国数千万人,为了逃离敌人的 侵略,扶老携幼,奔赴安全的后方;那些留在被*本 *队占领地区的百姓,每一个人都要忍*屈辱和欺凌 ,人不被当作人,只是当作可以屠杀的动物。人的生 活,随时可以被皇*“扫荡”而一扫而空;破坏,掳 掠,污辱,杀害,死亡,都是中国人必须要忍*的命 运。 从*本强占东北开始,中*之间就有不断的冲突 ;我是在“九一八”事变那一年出生的,在我记忆之 中,中国从来没逃离过*本的威胁。抗战,中国打得 好苦,血流光了,资源几乎用尽了,中国几乎**。 可是,中国没有亡,而*本却是遭了***的惩罚, 结果是两败俱伤。从那以后,中国花了六十年,才恢 复元气;*本在战后得到美国扶助,很快就恢复了生 产能力。可是,至**本还等于美国的半殖民地。当 年,*本想要把中国当作自己的殖民地,**,他们 该理解到,作为其他**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究竟 情何以堪? 西迁为抗战 当时,中国的力量实在不够。中国作为**的条 件,也不足以承担这么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一九三七 年的中国,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中国的内部还 是四分五裂。各地的地方势力,**异梦,对于中央 的统治,只是表面的服从;不只一次,强藩联合挑战 中央的**。国、共两*间的冲突,实际上与北伐同 步进行。南京国府,号令所及,不过是长江三角洲、 长江中游、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的若干城市。这些 地方,固然是中国的精华地区,但是,*主要的工业 基地,却是在上海附近;中国的金融中心,*主要是 在上海市的租界地区。在这些设有现代企业的地区, 中国**并没有权力吸纳其资源,甚至不能以现代的 税法,要求企业界尽纳税的义务。 抗战开始,上海地区首先*到严重的损失,两次 淞沪会战,都在上海地区进行。于是**立刻计划, 将沿海的一些工业,移转到内地。那一次大规模的工 厂内迁,是历**难得见到的中国版“出埃及记”。 在我记忆中,我家所居住的湖北沙市,是滨江的城市 ,“七七”之后不久,站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江面 就满是白木船,靠轮船拖运木船,将从东南地区工厂 拆下来的机器,运往内地。那些西迁工厂,大约占了 东南地区工业的十分之一,却必须担起供应往后八年 ,后方数亿人口的生活需求,加上战争的耗费。那是 多么沉重的负担!那时谁也没料到,一九七○年以后 ,这些留在后方的工厂,会成为中国建设腹地的种子 。 一些在南方的大学和中学,也纷纷内迁,每一个 省的教育厅,都在各地设立临时的联合中学,沿途收 纳逃难的青年。在内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没有中断 ,这些学校各自落脚在内地的偏僻地方,恢复正常的 课业。我的三个兄姊,都是在抗战期间,进入江苏联 中、湖北联中等等,才能够保持他们学业不断。家家 户户,在兵荒马乱中,也都认为,与其一家团聚在一 起,不如分散,各寻安全的去处,能留下一个种子, 就多一个根苗。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