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谈中国人文(共3册)

梁晓声谈中国人文(共3册)
作者: 梁晓声|责编:张霆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5.91
折扣购买: 梁晓声谈中国人文(共3册)
ISBN: 9787514383140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

文化的好与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依我看来,至1912年清朝皇室 发布逊位诏书前,史况本质上是一样的——国乃皇家“天 下”,人乃皇权统治下的“子民”,百姓创造之财富任由 皇家收缴、支配甚至穷奢极欲地挥霍。区别在于,仅仅在 于,若子民幸运,生逢好皇帝亦即所谓“仁君”在位的年 代,并且无外患,无内乱,朝廷由贤臣良将组阁顶层领导 班子,再加上少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那么,百姓得以休 养生息,百工得以蓬勃发展,士人安分,商贾活跃——便 会被史家说成是“盛世”了。 古代的史家与近代的史家很不同的一点在于——前者 对“仁君”“明主”一向歌功颂德;后者则大不以为然, 再三指出皇帝就是皇帝,都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头子,“总 舵把子”,所谓“仁”与“明”,不过是统治术玩得高超 。归根结底,是为了家天下能“千秋万代”罢了。而所谓 贤臣良将,也不过是皇家的优种鹰犬。如此看来,“仁君 ”与暴君、庸君,贤臣良将与奸相恶臣就没本质区别了。 我年轻时是很接受后一种史观的,奉为圭臬,以为是 与封建思想做了一切斩断的决裂。 后来读的史书多了点儿,领会的史观丰富了些,看法 有所改变。 这我真的要感激胡适。 他那句“立论总要公允”的话对我影响很大,很深。 他似乎在此话之前或之后还加了“要厚道”三字。他的话 并非针对历史研究,而是指人与人辩论甚至论战时的态度 。他们是对个人修养有很高自我要求的人,认为旨在以文 字为武器一心“击毙”论敌的粗暴辩论态度是不可取的, 属于江湖上的暴力崇拜行径。 智哉斯言,君子者胡适! 窃以为,对待历史,尤当立论公允;厚道的眼光,反 而会更接近史实一点儿。 比如武王创周后的执政表现,确比他号召诸侯所推翻 的商纣王的统治人性化得多。而商纣王,则十足是变态的 恶魔式的暴君。孔子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对弟子们反 复强调“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是可以厚道地理解的。 而刘邦立汉做了“天子”后,也确实与秦二世的暴戾 昏聩有别。 包公、海瑞、杨家将、岳家军等被后世人一再以戏剧 、评书的形式歌颂,不能仅以民智愚昧而论。 即使那些治国表现总体上与“仁”不沾边的皇帝及其 大小官员,只要在某事上表现了对民的一次一点善举,使 民间疾苦从而减轻了些,使社会制度从而人性化了些,也 当予以承认、肯定。此种对历史人物的公允、厚道的态度 的养成,有益于当代人对当代事之立场的客观。 举例来说,自启夏以降,奴婢现象便存在矣。当时女 奴并不叫婢,叫婢是后来之事。至先秦两汉,户籍制度逐 渐形成;至魏晋时,已较定型;至唐宋,更加成为国法之 一项内容。 那种国法规定,户籍分为皇族、贵族、军籍、民籍、 贱籍——分类造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