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价值(精)/涵芬书坊

人性与价值(精)/涵芬书坊
作者: (美)乔治·桑塔亚那|译者:陈海明//仲霞//乐爱国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20
折扣购买: 人性与价值(精)/涵芬书坊
ISBN: 9787100112321

作者简介

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yanna, 1863-1952),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美国批判实在论的倡导者。代表作有《美感》、《理性的生活》(5卷)、《存在诸领域》(5卷)、《最后的清教徒》、《人物与地点》等。

内容简介

1振奋精神主体 人往往对自己的精神有一种偏见,以为任何精神 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或者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只有 当我们感到自己被物质的东西和客观的法则所包围时 ,我们才会觉得心满意足。其实,无论我们多么藐视 自己的情感,我们都必须承认,我们所感觉到的巨大 的外部世界,其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我们的情感 。某些东西之所以有趣,那是因为我们关心它们;之 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如果我们对所感觉 的那个世界毫无兴趣,我们就会对它闭上眼睛;如果 我们的理智并不帮助我们的情感,而是偷懒地让幻想 自由奔驰,那么,我们甚至会怀疑二加二是否还会等 于四。 可是,许多人对纯粹情感的东西依然十分强烈地 觉得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譬如对于善和美,我们本 应该从我们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中去寻找,但是有 些研究道德问题的人,虽然他们孜孜不倦且严肃认真 ,却一直致力于在人的精神之外去寻找所谓的善和美 ,就像让我们的理智活动寻找外部的事实那样。这些 哲学家似乎觉得,除非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能够反映 客观真理而不仅仅只是反映人的本性,否则,他们会 不断摒弃这种无望的且无意义的判断。然而,这样的 判断并不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相 反,那种仅仅从人的物质利益出发,以为真理只有一 个,是唯一的,这样的抽象才是真正无意义的。在人 们的各种各样的判断中,确实有不重要的判断,这就 是那种游离于精神之外的判断,或者说对于梳理和丰 富人的心灵毫无作用的判断。人的本性首先要通过对 自身的评价而获得意义。 2道德的由来 人类学是对一系列有关人的习惯和情感的事实的 记录。它并不表达任何理想化的东西,也不指出事态 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然而,它应当描述那些能够使 理想化的东西成为可能并被理解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假如任何一种动物被想象为具有生命活力,那么显然 ,当他找到有利于他成长的东西,他会称之为善;当 他发现有害于他成长的东西,他会称之为恶。他会根 据自己不同的习惯和情感对他人一一做出判断。他会 在心目中,把一些人称为有虚荣心的,把另一些称为 大方的,把其他一些称为有良心的;而且认为,这些 人由于一开始就无法协调、互不合作,因而有可能互 相吞并、互相侵犯。正是这种内心情感之间的互相冲 突构成他的道德发展和人格的成熟,正如他在社会中 主要的兴趣爱好与其他兴趣爱好之间的冲突构成他的 外部经历。那种能够立即对所有这些兴趣爱好进行审 视并且能够看出它们之间如何互相制约或互相支持的 想象,被称为理智。当理智是活生生的和强有力的时 候,它会给那些有可能成功的兴趣爱好以勇气和特权 ,而削弱或泯灭其他那些看起来注定要失败的兴趣爱 好。显然,理智在心灵中具有一种舍弃与融合的力量 ,能够舍弃不可能的东西,融合所需要的东西。 理智与各种情感最初都是独立的、自发的。由于 人的本能各不相同,每一自发运动都有可能走过了头 ,摇摆于克制与非理性之间。道德常常无可奈何地被 当作一种克制,就其本质而言,这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艺术正好相反,它常常需要保持一种非理性,以免 丧失其灵感;它常常忘记了创造的理性原则和规范。 因此,道德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恶,艺术则是一种自以 为是的善,这一切本来都应当在人的作用下相互协调 。 像人这样的生物,其存在形式并不是一种僵化的 、一成不变的理想,而是现实的生活或经验。他必须 找事做,必须在一种所有一切都与当前不同的环境中 周旋。如果一切都已结束,艺术不再成为需要,那么 生活也就完全不可能存在,理智的生活就更不存在了 。毕竟我们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生存。如果我们过去所 实现的获取、同化、控制和创造现在已成为不可能, 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再活下去。所以,每一项活动都必 须以现有的事实为前提。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在于,理 想本身所坚决要求的就应当坚持下去。 在现实世界里,这种生活的首要条件实在是太容 易实现了。P3-5 本套丛书由大家小品构成的开放性书系 大家:作者皆为所在领域的一流人物。 小品:内容轻松,部头较小,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与大师们进行思想交流。 开放性书系:文体包罗万象,如对话、评论、游记、日记、书信、讲稿、散文诗等。 涵芬书坊丛书与汉译名著相辅相成,**值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