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金融学大全集(超值黄金版)

生活中的金融学大全集(超值黄金版)
作者: 张洽//梅园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9.90
折扣购买: 生活中的金融学大全集(超值黄金版)
ISBN: 97875477045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关于利率市场化问题 把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因素单独提出来都与利率有一定关系(凯恩斯, 1936),利率历来是经济学家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又是各国政府力图控制和 掌握 的政策工具。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结构的选择是金融体系建立的目标,是 长期 的基本的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则是短期要考虑的东西。 从凯恩斯革命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 策主 张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70年代后, 发达 国家在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显露出来,尤其是滞胀的出现使得自由主义学 派开 始崭露头角,其中有影响力的包括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派、卢卡斯的理性 预期 学派、哈耶克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等。这些学派 认为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而利率是资本的价 格, 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客观上就要求利率市场化。 我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利率市场化的微观消化过程,许多矛盾和扭曲在影 响着 金融体制改革的质量和下一步的抉择。金融体制的既有框架容纳了现行的利 率体 系、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决定机制,也决定了我国禾Ⅱ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 以及所 能达到的最终效果,而利率制度的效率则最终决定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作 为金 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 渐进 式改革,这既是国际的经验也与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的现实有关。我国利率 市场 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 在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中,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致分为 三个 阶段,1978—1993年是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阶段,这一阶段基本改变了负利 率和 零利差现象,偏低的利率水平得到纠正,利率期限档次和种类得到合理设定 ,银 行部门的利益得到重视;1993—1996年是利率生成机制改革阶段,这一阶段 的利 率改革是不断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促进利率水平在调整 市场 行为中发挥作用,以建立一个有效宏观调控的利率管理体制。1996年至今是 利率 市场化快速推进阶段,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由中央银行引导市场利率的新型体 制, 实现利率管理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过渡。同业拆借利率、贴现率与再贴现 率、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国债发行利率、3000万元以上和期限在5年 以上 的保险公司存款利率、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币)以 上外 币定期存款利率先后得以放开,利率衍生工具试点逐步展开,银行间市场利 率基 本实现市场化,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增强和深化。但 是这 一改革进程远未结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仍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 场 化,主要表现为操作层面上的利率市场程度落后于制度层面上的利率市场化 、中 央银行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调节作用和导向引力小,利率浮动定价机制执行 缺乏 现实基础以及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水平不尽合理。 总体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于整体金融发展形势,已经成为 我 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然而,利率市场化进程目前还面临着一个两难 的选 择。利率一定要市场化,但是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又变得有一定难度。中国 的利 率水平与美国的利率水平有一个利差,如果人民币升值不超过这个利差,国 外的 投机行为就会很少。目前金融监管的措施之一是为了防止热钱流入,所以要 使中 国的利率保持比美国低两个百分点,此时利率政策的效果很明显。现在中国 外汇 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是贸易顺差的贡献,这个比例在2006年大概是65% ,这 说明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不多。所以,目前利率是被汇率焊接在一起的,成 了调 整汇率的工具。在汇率不自由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就不能单独实现。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反思这场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 就是 货币体系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在原有的分工格局和原有的货币体系 下的 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如何在未来避免类似危机的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全新 思考 今天的货币体系。 在亚洲区域中,一个负责任的货币政策非常重要,也需要一个负责任的 大 国来承担。这个大国在过去是日本。但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问题使得其在 支持 基础研究方面落已经后于美国。当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不再转移给日本 时, 日本的产业升级开始出现问题。结果是日本的“领头雁”作用开始下滑,曾 经的 “雁身”和“雁尾”国家需要重新寻找“雁头”。 随着中国人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多 。 经验表明,一个大国的宏观经济同时均衡是很困难的,大国的宏观经济均衡 必然 是在全球范围内才能实现。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和亚洲的关系就从客观上 对人 民币国际化提出了需求。中国对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基本都是逆差,而亚洲 国家 对华的顺差就意味着中国需要支付,现在是美元支付,那么能不能变成人民 币支 付,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支付?亚洲区域内国家目前对人民币的需求十分 强 烈,这使得人民币有可能变成国际化货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壮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都达 到了相当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人民币走向国际 。在 一个国际区域内,要想实现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也必须 要有 一个统一货币体系,要有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在目前,中国有必要也有条件 在亚 洲区域内承担一个负责任国家的角色。 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香港已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港币 是自 由兑换的货币。发挥香港的优势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 通过 以人民币为背景的港币国际化作为尖兵,既满足人民币目前在资本项下尚不 可兑换 的约束条件,又能间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同时支持了香港金融市场的 发展。 事实上,作为国际化一个发展阶段——区域化,人民币已经开始具有成 为亚 洲区域内主导货币的条件。人民币作为亚洲国家的储备货币是有可能实现的 ,首 先,人民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硬通货。其次,上海合作组织以及2010 年投 资贸易自由化的安排,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计价、结算的手段。目前 ,人 民币在香港可以自由支付,而周边国家居民也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 易货币 和清算货币,用来作为其国内国际贸易流通的媒介。这些现象表明,人民币 已经国 际化,但是目前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化政策使其成为区域的主导货币。 P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