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

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
作者: (德)威尔菲德·尼尔斯|译者:唐芳
出版社: 文联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人生没有回头路(意识的进化灵性的成长与家庭排列)
ISBN: 9787505998155

作者简介

唐芳,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家庭治疗与咨询方向。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对家庭排列这种以独特而神奇的方式呈现出心灵真相的心理治疗方法非常感兴趣,亦曾深入学习。目前系统研习超个人心理学的各种治疗方法及西方严肃占星学。 威尔菲德·尼尔斯(Wilfried Nelles),生于1948年,在转向心理治疗工作以前,曾作为社会学者从事了十二年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6年他接触到了家庭排列,此后他的职业生涯便转向了家庭排列。他出版了大量著作,并在德国、欧洲其他国家、亚洲及美国带领工作坊和培训课程。经过多年的排列实践,他将他的排列工作从经典的排列转向了“心灵的流动”,并在灵性成长的导向之下凝结并发展出了多种开放的、流动的排列形式。

内容简介

在第四阶段产生了一种新的模式。这就是人们所 说的在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内,人们可以看到这个世 界的现象并加以分类。我们开始将自己重新作为一个 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待和认识,即这个世界本来的运动 (并且由此还有我们自身的运动、我们自己的意志和 行为)并不是从我们出发的,而是从这个整体出发的 。这即是说,我们是运动着的,并且我们也在这运动 的状态之中被引导、孕育和重生。或许人们已经注意 到: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一切。只有我们深层次地认 识到这一点,并且对于这种状态感觉完全自在,我们 才能继续进行下面阶段的发展。 在第三阶段,意识丢失了与整体之间的联结。人 们独自在一个基本陌生的外部世界中去看和去感觉, 如同存在主义者所说的,他们是被“扔”到这个世界 中的。并且在这个世界当中,人们必须自己辨别方向 ,直到他同样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死去,一如他的出生 那样。只要人们还处于自我的独立自主的想法之中, 那么人们就只能感觉到整体感的丧失和由此而来的对 人生意义的丧失。就其本质而言,第三阶段是一条通 道,一种过渡,它在此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意义,从 而引领人们进入下一个阶段,进入一个崭新的整体之 中。为此,它被人们所需要,如同为了成为成年人, 我们需要青年阶段一样。就像青年需要离开原生家庭 并且必须最终独自寻找人生的方向以及做出决断,然 后进入一个他自己组建的崭新的家庭那样,为了认清 在我们前面存在着一个整体,这个阶段的意识必须从 传统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来,成 为单独的个体;来自于那个整体的未来随时会向我们 迎面走来;然后我们便会一直处于这个未知且无因的 整体之中。 如果我们没能通过第三阶段的考验,这个自我没 有得到发展,那么便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然后,这 个整体便总是用第一阶段以及第二阶段那种老旧的整 体观念而得以识别的。只有与过去彻底地告别才可能 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整体。并且只有这个自 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后,才能够看到“你”(其他 人身上的自我),如同一个男人只有与母亲完全地告 别后,这个男人才能真正地看见他的妻子,而且才不 会总是一再地将母亲投射在妻子身上。更重要的是, 这个自我必须被看见和被肯定,如此人们才能在其他 人的身上看到这个自我,亦即那个你才能被完全地肯 定。所以,第三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的内在会 陷入巨大的无意义感当中,并且其外在也会被引入一 个如癌症病菌般滋长的自我的世界之中。自我必须既 被肯定又要准备好,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并且 这种准备是与对自我的肯定一起产生的。如果这个自 我被否定、被轻视、被隐藏或被当作敌人来看待,那 么人们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即它会从隐蔽的地方跳出 来控制一切。只有这种对于自我的肯定才能引领人们 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当中,而这种放松状态可以使人 们提升视野,看到在这个自我以外存在着怎样的内在 空间。而一种如此意义上的成熟的自我才能够说出譬 如这样的一番话:我将我自己交给你,如我自己本来 所是的样子而成为你的丈夫,同时也接受你如你本来 所是的样子成为我的妻子。由此,意识便迈入了第四 阶段,进入到一种成熟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将童年 的种种要求和青年的那种拒绝融合的自我意志都抛在 了脑后。并且人们还能超越这种伴侣关系,从此出发 将这个世界作为别样的事物来感知,这别样的事物邀 请我们进入那些过去不曾存在的事物之中,进入那个 广大的未知场域之中,进入那些与其本质相符合的种 种存在之中。 我在此所提及的未来不在线性时间的路径上,它 不是某种在明天或明年、在这条线性时间路径上的下 一个或更远的时间点上会发生的事情。即将出现的未 来早已经在那里了。它之所以被称为未来,是因为它 还未实现,还未显示出来,但它已经在那里了;它是 那些每时每刻敲打我们的、那些总是既环绕在我们的 周围又进入我们内在的东西;它是一直存在于此时此 地的。随着这种觉察的到来,我们的觉知和方向也会 从线性的未来及对过去的定位中转换到当下,从对因 果的思维与行动中转换到自由地进入那个不断更新的 、无因的且想进入这个世界的崭新当中。 P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