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作者: 张泉灵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ISBN: 978702010498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他们是凭真知灼见和专业精神取信于众的各界翘楚,   他们是永远怀揣最质朴最无私爱子之心的平凡父母,   他们难得集体发声,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安妮宝贝:作家,著有《告别薇安》《蔷薇岛屿》《素年锦时》等。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毕飞宇:作家,2011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曹文轩: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陈志武: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池莉:作家,代表作《来来往往》《生活秀》。   春桃:报告文学作家,代表作《中国农民调查》。   崔曼莉:作家,代表作《浮沉》,一、二部累计销量过百万册。   范铭:央视栏目主编、优秀电视人。   冯唐:医学博士、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国企高管、作家。代表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   古典:职业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   韩寒:作家、赛车手。   虹影:作家、诗人、美食家,代表作有长篇《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等旧上海小说系列、诗集《我也叫萨朗波》、散文集《小小姑娘》等。   黄菡:心理学专家、《非诚勿扰》嘉宾主持。   黄磊:演员、导演。   乐嘉: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曾任《非诚勿扰》嘉宾主持。   李承鹏:作家,著有杂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小说《李可乐寻人记》等。   刘慈欣:科幻作家,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高峰”。   刘瑜:政治学学者,代表作《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等。   钱文忠: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舒婷:诗人,代表作《致橡树》。   孙睿:作家,文风深受王朔影响,被誉为“80后王朔系最优秀的学生”。大学期间,一边上学一边写《草样年华》,出版后被网友称为“校园文学第一奇书”。   王海鸰:作家、编剧,代表作《牵手》《中国式离婚》。   魏德圣:台湾电影导演,代表作《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   杨红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研究和著述集中于工商管理领域的多个方向。   于丹: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代表作《于丹<论语>心得》。   张泉灵:中央电视台新闻女主播。   张伟:《GQ》副主编兼总主笔、自媒体“世相”主编。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今年,你十八岁。 你会争辩说,是十七,还有九个月才满十八周岁 。你很认真,我不得不改口同意,感觉如果我不改口 ,你就会变脸。你说你是怕老,我猜,你不是不想长 大,是怕长大。 我是从十四岁开始对年龄有了意识,当时喜欢上 了一个男同学。我想,无论如何也得等到十五岁恋爱 才说得过去吧。但那一年好长,长得我终于失去了喜 欢的耐心。那之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十几岁 的年龄上,我常常希望赶快长大,我发现长大了能获 得更多生活的权利。 如果你是个孩子,他们可以不严肃甚至轻蔑地对 待你,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选择甚至你的 身体。比如,你必须在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什么东西 以及吃多少,头发必须以何种发型留在多长,哪种衣 服可以穿哪种衣服不能穿,能不能穿高跟鞋、用面膜 、化妆…… 就像你几次跟我抱怨的情形,在饭店,你去找服 务员点单,对方多半会再来桌前跟我确认,孩子在他 们眼里是没有意义的。在父母的爱里,孩子的遭遇也 至多喜忧参半。神话里说,最初,上帝让父母对他们 的孩子有100%的爱,结果父母爱到把孩子吃了。上 帝发现这很可怕,就把父母对孩子的爱减少到99%。 可这是个貌似精准实则多么模糊的分寸啊,凡间爸妈 大多拿捏失当,大多是用无微不至的照拂和“为你付 出了一切”后的合理期待把孩子的“自我”给吃了。 “你还是个孩子”,六个字足以一票否决你所有的自 我意志。而成年人,他们可以恋爱、生孩子,可以赚 钱、过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仅占有孩子,还占有另一 个成年人的世界,强大霸道而且复杂神秘。有时,你 就站在世界的门口,却拿不出年龄这张入场券,只能 讪讪、悻悻地止步。 而你,怎么会不愿意被说成是十八岁?何况,十 八岁之后你还有另一个挑战。 就像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女人也常常会被不 严肃甚至轻蔑地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选 择甚至你的身体。比如,你应该喜爱并擅长清洁烹调 针线等家务活儿,不然就得有点儿自卑自责;你必须 注意穿戴搭配得符合潮流品位,不然就是粗鄙可以被 嘲笑指责;体重和胸围必须保持在什么数量……就像 你小学一年级时跟我抱怨,假期里参加了学校的足球 兴趣班,不久,老师就劝你退出,原因是班里只有你 一个女生,老师带起来实在不方便。所以,你要么永 远守门,要么赶紧离开。就像你这几年的偶尔抱怨, 当男同学想要假装成熟世故地结束你们的争论时,他 们会轮番使用这样的陈词:好男不跟女斗;跟你们女 人说不清,女人都是情绪动物;女人嘛,只要长得漂 亮就行,长得不够漂亮就该尽心尽力把自己收拾漂亮 。“你只是个女人”这六个字足以否决你方才的处心 积虑和别出心裁。而男人,他们可以随意、可以率性 、可以尽情、可以放肆,他们不仅占有孩子,还占有 女人,还占有另一个男权社会,强大霸道且如影随形 。有时,你已经站在社会的门内,却拿不出性别这张 身份证,那里的主人视若无睹,在他们眼里,“女人 ,终生不过是孩子”,你只能讪讪、悻悻地止步。 这种不严肃甚至轻蔑,在歧视和打击你的同时, 还可能诱发你的压抑和逃避——做女人是有退路的, 就在一转念一转身间。就像我告诉过你,生你之前, 我和你爸爸都没有特别期待过你的性别,当生育与延 续传承相连,我自动地将腹中的你称作“儿子”。虽 然我说过,看到自己初诞的孩子,哪怕那是只青蛙也 定会珍爱,但当我知道你这个“儿子”是女儿时,我 是有些失望的。随后我跟你爸爸说,“俗话说得好, 生儿子是神气,生女儿是福气。生个女儿全家都可以 不那么辛苦,咱俩实在落魄了还可以把她嫁了换钱。 ”就像我常听到的女同事之间的议论,“你看我的不 求上进就知道我家庭生活幸福,看她的兢兢业业,就 知道她在家里肯定不满足”。我不知道你将来会不会 有落魄到想嫁了自己换生活的时候,但你一定会有艰 难得这样想的时候:女人天生该被男人照顾呵护;女 人何苦让自己拼得那么累;女人最大的事业就是把自 己嫁出去,女人最好的成功就是成为贤妻良母。 我论不清其中的逻辑,但我直觉,唯利是图的商 人赚不到最丰厚的收成,以嫁人为己任的女人修不到 最幸福的婚姻。有人把女人的职业成就与社会价值当 做她们对自己不如意的情感和婚姻生活的替代补偿, 这是偏见。 即便被爱令我们有价值感,也只有当我们有价值 时才能被爱。若是一个自立尚不能的女人,我们可不 可以怀疑,她是把谋生的狩猎或寄居说成了爱情,甚 或当成了爱情?年轻和漂亮当然也是价值,无奈殊难 恒久,注定快速折价。你要有智慧和能力为自己创造 一些能保值增值的优质资产:好性情、积极乐观的态 度、助人利他、精深的专业素养……它们是生活和工 作中的必需品,在爱情和婚姻里也同样重要。不想被 人轻视,首先自己要克服歧视——认为男女有不等的 权利,复以女人之名申请特权。还是那句话,天下没 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免费的晚餐,没有免费的任何一 餐。这不是残酷,这正是世道的公平。优惠必然以权 利的让渡为前提,今天可以请男人帮柔弱的你拎包让 座,明天就该由强大的男人替你入职升迁。 身为女婴,你出生时要割断依赖于我的生物脐带 ;身为成人,你十八岁时要割断依赖于父母的心理脐 带;生为女人,你始终别忘了割断依赖于男人的文化 脐带。 长大的路上还有一关。 就像作为一个孩子和女人,作为一个人也常常会 被不严肃甚至轻蔑地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 的选择甚至你的身体。比如,你应该在多大年龄结婚 、应该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能不能不结婚、一个孩子 都不生或者生上一个足球队,你可不可以不要稳定的 收入只要自在地写诗唱歌?你可不可以在温饱或清贫 间泰然自若地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你要反思你身处的 政治体系,你同样要警惕和反抗这个时代的物质主义 的诱导、强势文化的霸权和多数人群对个人意志的镇 压和轻蔑。他们会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能怎 么样?你不过尔尔!”他们会在你坚持自己的快乐和 幸福时打击你,说你不在意物质就是阿Q精神、自我 解嘲、自欺欺人;他们会在你追求高尚和美好的时候 打击你,说你的向上向善是矫情虚伪“装”;他们会 在你变得丰润坚强的时候打击你,说你清高、不近人 情、站着说话不腰疼。 每每有人在我用手机发的微博后面评论到:用的 竟然是小米?我能买得起苹果,所以我不在意,如果 我真的买不起苹果,我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如此不在 意。在你长大成人的步履维艰中,在那些打击来临的 时候,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挺得住。 那就简单一点儿吧,做个好人,一定会得到幸福 。慨叹好人没好报者,仍然以做好人为手段而不是修 炼,所以慨叹时仍不是好人,没有好报便解释得通。 真正的好报是一种心态,那样的心本来无不满,何处 惹尘埃。 是不是看到了这样不易的前程,你在十八岁面前 踯躅徘徊? 大多数人不缺乏人生道理的教诲,缺乏的是对那 些大道理的坚信,总以为自己在成长中可以走捷径。 我和你都不属于特别聪颖的人,幸好!那就让我们慢 慢来,这过程需要勇敢,不是和别人争斗,是跟自己 的恶劣较量;需要耐心,不是等待成功,是习惯平淡 ;需要宽容,不是放弃自我,是让自我更有弹性;需 要善良,不是用来标榜自己,是藉此让自己获得幸福 。如果这是一桩必须自己完成的事,那么就连你在那 里独自苦斗,我也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 只是,你有没有感觉到,我有没有让你感觉到, 我的目光里有不同的爱,是十八年前由你的到来而生 发的不同的爱。我会爱你,我当然希望你是智慧美丽 幸运成功的好女孩,但即便你不是,我仍会爱你。人 说,上帝不能陪伴在每个人身边但又不忍他们缺少爱 ,所以创造了母亲。既然上帝让我做了你的母亲,我 就会爱你。这是我们的关系中我唯一能肯定的胜任, 也希望这是你在未来不确定的生活中永远能肯定的幸 福。 P10-P116

 如今的爹妈都很挣扎:本想给儿女幸福,却又把超重的书包压在儿女身上,离起跑线八竿子远,就逼着他们超人一般去抢跑。儿女收获的,多半是一个连滚带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仿佛在这个争当龙子龙孙的励志时代,想让孩子长成身心健康的凡人,已经有点奢侈了。
  本书的作者,各行各业,却都鼎鼎大名,属如雷贯耳一类。以俗民的眼光,都是偶像。韩寒的风范、白岩松的睿智、黄菡的细腻、刘瑜的才学、李承鹏的犀利、钱文忠的宽宏、王海鸰的练达、冯唐的不羁、曹文轩的文心、安妮宝贝的情致、张泉灵的干练……这些,多数凡人难以望其项背。他们养儿育女,会怀揣什么梦想?他们会不会交择校费?买学区房?送奥校?他们培养儿女的目标,是凡人,还是天才?还是什么建筑材料——栋梁之材?
  这三十封信,正好是数十个窗口,可供我们管窥。
  “国民岳父”韩寒,给宝贝萌女小野留言,能否如他自己做人作文,挥洒不羁?心理导师黄菡,怎样以“非诚勿扰”的口吻,向花季女儿阐述女人心得?商界才子冯唐,如何同年幼的外甥讲解男人的立身之道?文化学者于丹,给闺女留言,能否让我们目睹一位教授母亲的亲切?犀利作家李承鹏,赠给儿子的一席话,还会是匕首和投枪?国学专家钱文忠,教导儿子时,如何为“勤奋”正名?大众情人黄磊,长女八岁,小女年仅百天,他怎么向她们讲述自己的初恋?儿子的什么行为,能让“婚姻圣手”王海鸰自豪?女儿的什么成就,能让“情感大师”池莉惊喜?儿子的什么心结,能让文坛老将曹文轩痛苦不堪?……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注定会成为今年你读过最难忘的书。因为每一封信,不仅是他们给自己孩子的私房耳语,更是传递给天下所有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