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故乡的云
ISBN: 9787533957902
暖春。复活节刚过,马尔默市中心我常散步的国王公 园里,柳树早已新叶婆娑。它们就站在水边,正如我小时 候默写过许多遍的那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 杨柳算得上我生命里的一个关键词。当年隋炀帝开辟 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在堤岸遍植柳树。交通枢纽的地位促 进了扬州的鼎盛,遂有那唐朝的十里春风。“绿杨城郭是 扬州”,“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扬州的 杨柳催生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对于这一些,扬州人又 有谁不知呢? 看着国王公园的柳树,我有一种接近着故乡的激动。 不过,眼前的杨柳到底不是扬州的,颜色并非翠绿而往往 是金黄。和它抽芽未久无关,主要是因品种不同:这一种 叫金垂柳。尤其是,它们姿态丰腴,不似瘦西湖垂杨柳的 清秀和袅娜。扬州不可复制,不可迁移。好在,扬州的影 像,一帧一帧,叠加着,时间和场景跳跃着——无论是茶 色旧照还是彩色新影,轻易就闪现在我眼前,根本用不着 去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说的是记忆中离别家乡的 景象。我不曾在杨柳抽绿的时节告别故园,不过,在往昔 ,有无数次,我和家人、亲眷一起去北郊瘦西湖一带踏春 。先跨大虹桥(旧名大红桥),稍稍领略烟波的**。继而 走长堤,看堤边间隔着红桃种植的一棵棵绿柳,就如同走 在一部序曲里,走在一个朝拜春天的通过仪式里,“长堤 垂柳*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这一个走过,是不着急 的,半路有亭翼然,供人小憩,品赏湖色,感*垂杨面面 风。“长堤春柳”亭的匾额,是清举人、书法家陈重庆所 书。对这一切,每一次体验,我都觉得如同初见,都可以 毫不厌倦,一再端详,有一种城市与我如此熟稔的一体感 ——这是我们的堤、我们的亭、我们的匾、我们的湖、我 们的柳。 除了瘦西湖的柳色,不远处的平山堂下也有一种** ,开在郊区大姑娘、小媳妇的自行车后座上。她们的脸颊 上留有冬*残红。后座篮子里椭圆形的萝卜,皮儿以青绿 为主,尾部泛白,整个如同白瓷青釉;切开,心儿玫红似 西瓜瓤。这萝卜唤作“西瓜红”,咬一口甜润而微辣,母 亲和姨母们少不得凑过去挑上几只。 虽然故乡的图像鲜明不可磨灭,这些年,提起故乡, 我却有一份不断增长的焦虑:自己对故乡的了解实在太少 。我在16岁去上海读书,对古老的积淀缺乏足够的理解; 其后,故乡一年一个样儿,那大片的新区域和新风景,对 我来说全是陌生的。 扬州还是变了。 很可能,我曾下意识地希望它一如既往,如此好留住 记忆和*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它的新貌抱着怀疑 态度。新城区和我关系不大,偶尔回乡,我也固执地只在 老城区打转。 有**,老同学们求证一幅老照片。照片上当年上学 时必经的马路,看起来竟是那么小那么破,而当年是浑然 不觉的。这倒给我一个提醒:记忆的偏差远远大过我们的 认知。扬州籍诗人路易士。也就是后来以**名诗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