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

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
作者: 朱健卫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
ISBN: 9787513624978

作者简介

朱健卫,德国图平根大学金融学博士, 现任德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深风险管理师。他在交易和风险管理部门有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开发过大型资产定价交易系统。著有金融衍生产品的英文专著《Applications of Fourier Transform to Smile Modeling》以及中文专著《衍生金融:市场、产品与模型》。 现居德国法兰克福,这本书是他对现代金融的一个回顾与反思,希望对金融感兴趣的朋友能够与他共同再次走过现代金融过去四十多年在理性和疯狂之间的迷惘之路。

内容简介

1.1 旧体制的崩溃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我们来看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时国际政治和经 济中的重要地位。 确切地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产物,像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留给现 在国际社会的遗 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各国面临着经 济重建的巨大任务。 没有一个有效、有合作的经济重建,西方社会就又会 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 之后的覆辙,即战胜国向战败国无耻地、无止境地索 赔,然后就是国家主 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德国对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战争赔款直到前 几年才还完。 想到此,我觉得中国特亏。在“二战”前几十年 ,西方国家动不动就 战争索赔,大清国不知道赔了多少银子。中国好不容 易经过八年抗战成 了战胜国,然后西方的文明人说,现在不时兴索赔了 ,结果我们好事全没 捞着,战争的损失全由我们自己买单。从战争索赔的 角度,美国人似乎比 欧洲人要道德许多。美国至少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 捐建大学和资助留 学生的形式归还了中国,清华大学就是利用庚子赔款 的钱建的。 另外,“二战”之后紧接下来的东西方冷战,也 使得美国这个新强权 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新霸主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快速 的经济重建来维持 自己的意识形态对苏联阵营的优越性。因此,美国作 为主要的战胜国马 上意识到,必须用一个新的战后重建模式才能引导西 方社会走向长期的 和平和繁荣。于是,美国提议建立一种国际基金来稳 定外汇;建立一个多 国参与的重建银行,资助被战争摧毁的国家的重建; 建立一个多边贸易机 制,来减少关税和扩大世界贸易。前两个设想就是世 界银行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最后这一设想就是在1947年国际社会签订 了“关税及贸易总 协定”,它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 1944年7月,联合国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 州的小镇布雷顿森 林举行了国际货币和金融会议。会议通过的三项决议 被称为“布雷顿森 林条约”,从此,无名小镇布雷顿森林名留史册。布 雷顿森林条约于1945 年12月正式生效,同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金融体系的形 成,这一新的金融体系自然也就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 系。这一体系的主 要内容是: 第一,在美国华盛顿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成员国必须向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一定数量的黄金和货币,这些黄 金和货币构成基金 的主要资金。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缺少外汇的国家 提供外汇贷款,以确 保成员国的外汇汇率的稳定。 第三,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与黄金挂 钩,其他的货币与美 元挂钩,对美元的汇率波动保证在1%以内。美国保 证在国际外汇结算 中以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价格买卖黄金和美元。 这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机制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可见,金本位远没 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久远,就在几十年前我们已经用它 了。从布雷顿森林 体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外汇的稳定一直被认为是一 个国家乃至整个世 界经济增长的前提。货币与美元挂钩在很长的时间里 绝不是什么不负责 任的行为,而是一种必需的经济秩序,一种很负责任 的行为。三十年河 东,三十年河西,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变来变去,总 是赶时髦也不行。 2.新世界经济格局 “二战”之后,欧洲各国忙于经济重建。由于东 西方冷战的开始,美 国意识到,一个经济繁荣的西方是免蹈“二战”覆辙 和赢得冷战的保证。 因此,美国决定对破碎的欧洲实施经济复兴计划,这 就是著名的“马歇尔 计划”。虽然“马歇尔计划”的资助总额只占西欧国 民总产值的4%,却提 供了其硬通货货币的40%。依靠这些硬通货,西欧国 家可以在国际上采 购其急需的物质和原材料。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 欧主要国家才实 现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兑换,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兑换 仍然被控制得很严。 在西欧,外汇的完全自由兑换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 实现的。 西欧的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到60年代中 期,世界其他国家 拥有的美元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其中尤其是西德和 日本通过经济发展和外汇盈余而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 。按照布雷顿森林 条约规定的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比价计算,即使 美国倾其所有的黄 金储备,也不能偿还它所欠其他中央银行的债务。说 到这里,大家可以看 到金本位的局限性了。 第一,金本位要求美元的发行量要与其黄金储备 相当。但是黄金储 备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二战”之后美国和世界的经 济增长却远比黄金储 备的增长快很多,因而对美元的需求增量也比黄金储 备的增量大很多。 如果美国当时真的按黄金储备来严格发行美元,美元 发行量就要远少于 经济和贸易所需的量,这样就会出现货币紧缩,以美 元计价的物品价格就 会下跌,这相当于现在的时尚表达:实施适当的货币 紧缩政策。在一个经 济扩张的时代,这显然会给企业和消费者一个错误信 号,不利于经济的 发展。 第二,与货币紧缩相反,随着战后20多年的通货 膨胀的积累,美元的 实际价值也在逐步下跌。到了60年代末,美国实行的 大社会计划和发动 越战,产生了巨额的政府和军费开支,后果是美元的 发行量大增,这样黄 金和美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果仍坚持布雷顿森 林条约的美元对黄 金的比价,那么黄金的价格就偏低。精明的投机者自 然不会错过机会,黄 金黑市也应运而生,市场对黄金的需求日益旺盛。但 为了维持布雷顿森 林体系和金本位,美国和欧洲各国不得不对黄金市场 进行干预。可是这 种干预,与其他任何的市场干预一样,对每一个国家 都是一个巨大的负 担。按德国的俗语,就是一个没有底的桶,按咱们中 国人的话来说,就是 无底洞。 西方各国当时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