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自编文集
ISBN: 9787544772044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就卓著。
我还没有明目张胆的提倡过写别字,假如我在做 国文教员,学生写了错字,我是要给他改正的,但一 面也知道这不过是治标之法。至于去年的指摘刘教授 ,却和保护别字微有不同。(一)我以为既是学者或教 授,年龄至少和学生差十年,不但饭菜多吃了万来碗 了,就是每天认一个字,也就要比学生多识三千六百 个,比较的高明,是应该的,在考卷里发见几个错字 ,“大可不必”飘飘然生优越之感,好像得了什么宝 贝一样。况且(二)现在的学校,科目繁多,和先前专 攻八股的私塾,大不相同了,纵使文字不及从前,正 也毫不足怪,先前的不写错字的书生,他知道五洲的 所在,原质的名目吗?自然,如果精通科学,又擅文 章,那也很不坏,但这不能含含胡胡,责之一般的学 生,假使他要学的是工程,那么,他只要能筑堤造路 ,治河导淮就尽够了,写“昌明”为“倡明”,误“ 留学”为“流学”,堤防决不会因此就倒塌的。如果 说,别国的学生对于本国的文字,决不致闹出这样的 大笑话,那自然可以归罪于中国学生的偏偏不肯学, 但也可以归咎于先生的不善教,要不然,那就只能如 我所说:方块字本身就是一个死症。 改白话以至提倡手头字,其实也不过一点樟脑针 ,不能起死回生的,但这就又受着缠不清的障害,至 今没有完。还记得提倡白话的时候,保守者对于改革 者的第一弹,是说改革者不识字,不通文,所以主张 用白话。对于这些打着古文旗子的敌军,是就用古书 作“法宝”,这才打退的,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 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要不然,这古文旗 子恐怕至今还不倒下。去年曹聚仁先生为别字辩护, 战法也是搬古书,弄得文人学士之自以为识得“正字 ”者,哭笑不得,因为那所谓“正字”就有许多是别 字。这确是轰毁旧营垒的利器。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 辩文的白不白——但“寻开心”者除外——字的别不 别了,因为这会引到今文((尚书》,骨甲文字去,麻 烦得很。这就是改革者的胜利——至于这改革的损益 ,自然又作别论。 陈友琴先生的《死字和活字》,便是在这决战之 后,重整阵容的最稳的方法,他已经不想从根本上斤 斤计较字的错不错,即别不别了。他只问字的活不活 ;不活,就算错。他引了一段何仲英先生的《中国文 字学大纲》来做自己的代表—— “……古人用通借,也是写别字,也是不该。不 过积古相沿,一向通行,到如今没有法子强人改正。 假使个个字都能够改正,是((易经》里所说的‘斡父 之蛊’。纵使不能,岂可在古人写的别字以外再加许 多别字呢?古人写的别字,通行到如今,全国相同, 所以还可解得。今人若添写许多别字,各处用各处的 方音去写,别省别县的人,就不能懂得了,后来全国 的文字,必定彼此不同,这不是一种大障碍么?…… ”这头几句,恕我老实的说罢,是有些可笑的。假如 我们先不问有没有法子强人改正,自己先来改正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