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话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知识与话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作者: 赵中源//吴阳松//李丽丽|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4.12
折扣购买: 知识与话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ISBN: 9787511585134

作者简介

赵中源(1968年—),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 吴阳松(1983年—),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主要从事政党与现代化等相关问题研究。 李丽丽(1984年—),女,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严管党治党,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研究”(17VZL023)的研究成果,载于《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期。] 赵中源[ 赵中源,国家高层次人才 “特支计划”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一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理论创新,是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国内总体环境与发展基本态势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面回答。这一论断实际包含着关于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哲学观,那就是社会存在(基本国情与发展现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规定性意义。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关系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依据,以及对推进新的“两步走”战略和实现“伟大梦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与把握。本文就如何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相应阐释。 一、关于进入总体小康社会之后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讨论 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改变这一问题有多层面的讨论,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观点主要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三个没有变”的论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有学者认为,就全国范围而言,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有很大改观,但没有根本改变;就全体人民而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态势趋好,但尚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就矛盾的性质而言,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仍然是需要突出解决好的主要社会问题。[ 翁礼成:《如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内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5期。]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已不合时宜 一是认为既有表述过于“泛化”,“缺乏统一的参照体系”,应表述为“先进而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温振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表述刍议》,《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第1期。];二是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物质文化需要”已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应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常春、张荣华:《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思考与新表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三是认为由于生产与需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建议把“物质文化需要”改为“各种需要”或“物质、精神需要”,并在“落后”前增加“相对”二字,变为“相对落后”。[ 康伟:《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思考》,《学习时报》2012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