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人的局限性:约翰生作品集
ISBN: 9787541160158
著者简介 作者:塞缪尔·约翰生(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和词典编纂家,英国后期古典主义代表。常被称为约翰生博士(Dr. Johnson),曾创办《漫步者》等刊物,其独力编纂的《英文词典》是历史上第一部英语词典。他的作品涵盖散文、哲理诗、讽刺文、悲剧、小说、评论,包括批评著作《〈莎士比亚戏剧集〉前言》、诗歌《伦敦》、小说《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评传《诗人传》等。 译者简介 译者:蔡田明,1956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澳大利亚ECU大学历史学硕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居珀斯,澳大利亚约翰生学会会员。出版有《〈管锥编〉述说》《西金山史话》《平民游记》以及约翰生作品系列译著。
人的局限性 当近代哲学家们首次到皇家协会聚会的时候,人们期待实用的工业技艺迅速发展,带来伟大的前景。人们假定这个时代已为期不远,那时机器永远不停地转动,人类的健康得到万能药的保证,学习能力能靠某种“真语言”得到提高,商业上可以借助不畏风暴直抵港口的海船扩大贸易范围。 然而,人类的进步自然是缓慢的。皇家协会的人相见又分离,所见到的生活的不幸没有任何减少。痛风和结石依旧是疼痛的,未耕种的土地不能带来收获,橘子和葡萄也不可能长在山楂树上。那些失望的人最终开始愤慨,那些痛恨发明创新的人同样高兴地得到了嘲笑的机会,讥笑发明家不是太傲慢,就是对古典知识太轻蔑。显然,有些问题出自他们很早就有的自我辩解。哲学家们对那些每天都胡搅蛮缠并提出不受欢迎问题的人有特别的敏感,尤其是面对这个问题——“你干了什么?” 事实上,相比较成功要承受的痛苦,科学家们能做到的少之又少。问题只能用一般的辩解和靠革新的希望来解答。尤其当他们灰心时,这些解答能给予同样苦恼的问题一个新的探讨机会。 这致命的问题已经干扰了许多人的思想宁静。那些到了晚年过于严厉地责问自己干了什么的人,很少能从心里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回答。 我们确实不会经常让别人失望,如同让自己失望那样。我们不仅想象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强,而且允许自己去设想一种从未表述过的希望,用一种没有人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去满足思想的愉快,用我们从不期待达到的高度去提升自己。当我们每一天每一年都在平凡工作和娱乐中度过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发现,行动的时间早已错过,计划的目的已沉寂。我们只有被自己的反思责备。不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都不会惊叹于我们的生或死,如其他事物一样:我们生,没有人注意;死,也没有人想到。人们不知道我们提出过什么任务,因此,也无法搞清楚这些任务完成了没有。 和那些有事未做的人相比,他有一种总是随着想象和现实比较所引起的不安感。他会用轻蔑的目光看待自己,认为自己微不足道,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他会抱怨自己本应留下却没有留下生活的证据,遗憾自己没为生存的方式增加任何东西,只是在人群里从年轻到年老,没有任何突出的贡献和作为。 一个人很少愿意降低对于自己名誉的看法,或者不愿意相信他做得很少只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很渺小的。一旦承认自己的意愿被剥夺而不是自然本性的虚弱,他更需要通过勤奋而不是能力使自己满意。 因为“人类是伟大的”这个错误观念,许多自称做出智慧进步的人,如此响亮地宣布他们蔑视自己。然而,如果我发现,有些人的自我轻蔑是受到他们的自卑意识影响,进而使自己非常恼怒和痛苦,那么我愿给他们安慰,劝告他们做一点什么。做点什么总比什么也不做强,这是可以从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鼓励。这些在人群中尊重他的人,本身就很少,但聊胜于无。每个人都应感激宇宙的恩惠,善用所有给他带来益处的机会,继续保持上天赋予他的活动能力。尽管他的能力很小、机会很少,可他没有理由去抱怨。那些增进美德或比他同0000类提前获得幸福的人,那些已能确认真实道德命题的人,或者为人类自然知识增加有用经验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尊重道德如同珍重自己,如奥古斯都大帝那样,要求人们用掌声庆贺他离去。 ◎作者塞缪尔·约翰生是第一部《英文词典》编纂者,也是英国18世纪文坛领袖,影响了后世诸多作家,如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等,也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等作家的推崇。 ◎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企鹅《约翰生文选》等为选本参考,涉及诗歌、散文、书信、日记、诗人评传、序言等,是目前已出版的较全的约翰生文集,全面展示约翰生的文学才华和思想闪光。 ◎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生活,是约翰生作品的核心主题。约翰生的作品具有喻世明理、内观自省的特点。他在书中论及自己对死亡的思索、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以及对婚姻的摩擦与不幸、生命的意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也是每个时代普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当代语境下依然有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