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13.00
折扣价: 7.70
折扣购买: 能力是成功的保证/心理素质培养丛书
ISBN: 9787530652183
第一节 能力=知识、技能吗? 一、什么是能力? 在心理学上,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 理特征。 首先,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进行心 理活动时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有的人活泼开朗,有 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不拘小节;有的人自私自利,有 的人则大公无私;有的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有的人则优柔 寡断,磨磨蹭蹭,效率低下……这都源于个性心理特征不同。 其次,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 顺利完成的因素,才能称为能力。活泼开朗、沉默寡言等心理特征,虽然 和活动的能否顺利进行也有一定关系,但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是直接 影响活动的基本条件,因而不能称为能力。节奏感和曲调感对于从事音乐 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准确地估计比例关系对于从事绘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观察的精细性、记忆的准确性、思维的敏捷性则为完成许多活动提供了 基本保证,缺乏这些心理特征,就会影响有关活动的效率,就会使这些活 动不能顺利进行,因而这些心理特征就是保证有关活动顺利完成的因素, 也就是我们谈的能力。 二、能力=知识、技能吗? 有些人误以为能力就是知识、技能、能力水平高低,要看其知识水平 如何,技能掌握得怎样。事实上,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尽管能力水平高低与知识水平、技能的高低之间有某种联系,但不 能据此认为能力就等于知识、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 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既是人类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体心理活动 的对象和内容。例如,数、理、化各科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前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前人心 理活动的结果;同时,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在学校要学习它,到社会上要用到它。所以,知识是一种经验,与能力相 去甚远。至于技能,它是一种经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它 以外在行为的形式被人所掌握,被人所运用。如骑车、游泳、打球、跳舞 等,如果人掌握了从事这些活动所需的相应技能,那么其动作组织体系往 往就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显然,技能也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内隐的,而 技能则是外显的动作体系。 其次,知识、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练习打毛 衣,可能三五天就能学会;学习用未知数解题,两三个小时便能学会。但 要形成某项能力,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比如,你现在已经具有的记忆能力 ,是在出生后与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第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趋势也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 的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技能水平也越来越高级,但一个人的能力却随年 龄的增长有一个从形成、发展到高峰,然后逐渐衰退的过程。如随着年龄 的增长,青少年朋友的文学知识面越来越宽,逐渐了解了许多文学知识, 不但了解了中国文学,还熟知外国文学,且在一生中,这方面的知识还会 不断积累。但人吸收文学知识的能力则不单表现出一味提高的趋势,而是 发展到某个年龄段(20—34岁)到达高峰,然后自然下降、衰退。如少年时 耳聪目明,年老后则眼花耳聋;老年人唠唠叨叨,说完一遍又一遍,不厌 其烦,也正是因为其记忆力衰退所致。 第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概括化程度不同,迁移范围的宽窄便有很 大区别。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从形成上来看,它是在个体身上固定 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而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虽然也有一定的概括性,但 与能力相比,两者概括的性质不同。技能是由于练习而巩固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的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动和活动的相应 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的结果。由于两者概括化的性质不同,它们迁移的程度 也不一样,前者迁移的范围较窄,后者迁移的范围较广。例如,学会打篮 球的人,至多也只能将其相应的能力迁移到有关的球类运动中去;而形成 敏锐的观察能力后,则几乎可以在人的一切活动领域都能有所体现,诸如 学习、从事体育活动、购买服装,甚至是切菜做饭等等。与此相似,知识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相应经验的概括,它只能迁移到与其相似的场 合中去,如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只能在生活中有关数量关系方面的问题上 有所应用;而在反映客观现实过程中所获得的记忆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一旦成为个人的特点,它就可以迁移到不同场合中去,在极广的范围内起 作用。 能力和知识、技能虽然不同,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相互转化的。一 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没有最起码的感受力、记忆力 ,就无法接受感性知识;没有一定的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难以领会 理性知识。智力落后儿童之所以跟不上普通班的教学,其原因就在于他们 的智力落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缺乏这种必要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也会影 响掌握知识、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的程度。此外,理解力强的 人在学习中总能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矛盾,提出问题,深入 钻研;而记忆力好的人则过目不忘,随时提取,准确无误。另一方面,掌 握知识的过程也会导致能力的提高。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把一定的科学文 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而学生在掌握系统的 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同样,学生在实验、实习、参加生产劳动时,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有关能 力也得到发展。 然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却可能不一致。掌握知识的 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促进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变得 越来越灵巧。如全国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利用六步教学法教学生自学语 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分析综合能力不断 提高,使知识掌握的过程成了能力形成的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方 法不当,就会妨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笨 拙。如有的老师和家长一味强调分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 学生没有时间分析、总结、思考,久而久之,则头脑就会越用越僵化。这 说明,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总之,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割裂其间的联系是不对 的,但简单地把能力看成知识、技能也是错误的。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