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溪萍百年(常溪萍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ISBN: 9787567568716
。。。
1929年,常溪萍考入莱阳县立第十小学(今莱西 市院上镇花园头小学)。他酷好古典文学,对范仲淹 、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传世爱国名作铭记不忘;他喜 读古代忠烈传记,经常与同学谈论宋代以身许国的岳 飞、文天祥和明代戮力抗倭的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 生平,对他们的民族气节深表钦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挑起了侵华战 争。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日本侵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东北大、中学校 的流亡学生纷纷成立学生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国活 动。此时,在莱阳县立第十小学读书的常溪萍,也积 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行动。他与同学张咨明、郭樵、李 文斋等组织了“救国图存宣传队”,利用课余时间和 星期天,到学校附近的集镇和村庄进行抵制日货、“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三省”的宣传。有时宣 传队因故不能组织集体宣传活动,常溪萍就独自走门 串户地宣传。他每当讲到“亡国灭种的大祸就要临头 ”时就泣不成声,听者也无不捶胸顿足,表示誓死抗 日的决心。 在宣传抗日救国的日子里,常溪萍常常忙得忘了 吃饭。初冬的一个傍晚,他宣传归来,看到同学张开 文病得厉害,就急火火地去请医生。医生没有请到, 他就组织人绑担架,连夜把张开文送回离校十多里远 的张家寨子老家。月黑天冷,村路崎岖,担架沉重, 常溪萍的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同学们看到年龄最小 、个子最矮的常溪萍累成这个样子,就劝他休息一会 儿,但他还是抢着抬,并忘情地说:“现在我们出点 汗算什么,以后拿起枪刀去解救东北同胞还要流血呢 !”在回校路上,他饿得肚子咕咕叫,才想起自己还 没吃晚饭。 1932年秋,常溪萍考入省立平度中学。这时的常 溪萍日趋老练稳重,很少说话,同学都戏称他“老青 年”,他都一笑默认。殊不知他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 法西斯黑暗统治,不满“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 ,正在利用课余时间埋头阅读各种进步书刊,从中寻 求救国救民之路呢! 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了,北平的学 生爱国运动轰动了全国,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常溪 萍不再沉默,他拍案而起,首先在校刊《文峰》上发 表了响应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文章,制造爱国舆论。 他看到学生发动起来了,就对知心同学说:“大丈夫 当乘长风逐万里浪,岂可久待于笔砚之间!”于是, 他又组织了罢课游行。他的爱国正义行动触怒了学校 当局,竞被勒令退学。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师生纷 纷质问反动校长:“真理安在?!”反动校长慑于众 怒难犯,就变换花招,改“勒令退学”为“记大过两 次”。常溪萍因此气愤成疾,愤然离校。从此,他深 切地体会到:没有组织领导,单凭个人热情是不能完 成救国救民大业的。他是多么渴望找到组织啊! 1936年秋,常溪萍的同学李文斋、张咨明等去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