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2.56
折扣购买: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
ISBN: 9787515339511
维克多·弗兰克尔(1905—1997),奥地利**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他早年追随过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从1926年开始创立的意义治疗学,被称为第三个维也纳心理治疗学派。二战期间,因犹太人身份在奥斯威辛等4个集中营被关过。被释放后,他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巨大热情恢复专业工作。他只用9天时间写就的《向生活说是:一位心理学家经历过的集中营》一书,后以《人对意义的寻求》为题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在其生前就畅销900万册以上。他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医生与心灵》、《心理治疗与存在主义》、《追求意义的意志》、《无意识的上帝》、《对意义的无声呼唤》等,还发表过近700篇论文。他先后在5大洲209所大学做过演讲,被授予过29个荣誉博士学位。
幽默 幽默的语言当然少不了俏皮话,也就是精心设计 的文字游戏。**的登山爱好者鲁道夫·赖夫是我多 年的旅伴,二战前他是多瑙河流域阿尔卑斯山登山协 会的会长,每次我们和登山协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去登 山,他总会喊我“疯子大夫”(Narrendoktor)—— 我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当时我在施泰因霍夫精神病 院工作,每次见面,他都不会正经地称呼我“医生” ,而是在前面加上“疯子”作修饰词。终于有**我 忍无可忍,当着所有登山队友的面警告他说:“听着 ,赖夫先生,如果你继续叫我疯子大夫的话——知道 我会怎么称呼你吗?施泰因霍夫的赖夫 (Steinhofreif)!” 前面说到,他叫赖夫(Reif),德语意为“成熟 的,有准备的”,在维也纳人们会用这个词指代疯子 ,因为疯子就是“准备好可以送进精神病院的人”, 所以“施泰因霍夫的赖夫”意思就是“可以送进施泰 因霍夫精神病院的家伙”!从那之后,赖夫先生再也 不敢喊我“疯子大夫”了。 玩弄文字游戏,有时需要创造新词。1961年我在 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有**讲课,因为天热教室 的门都开着,一只狗突然跑进教室里来,四处打量了 一下,又慢悠悠地走了出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它 吸引了,我也不例外。因为事发突然,大家都有些愕 然,谁也没有发出笑声,这时我发话了:“这就是我 们所谓的‘dogotherapy’。”我这么说,是因为当 时我正在讲授的内容是“意义治疗”(logotherapy )。 还有一个例子,我自己没车的时候,总是对别人 说:“你知道吗?我通常都是坐‘他动 车’(Heteromobil)出门,也就是我不自己开车, 而是让别人捎我一程。” 有时候不用创造新词也能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比方说,如有别人要为我的茶续杯,而我不想再喝时 ,我会说:“你知道吗,我是个一神论者 (Monotheist),所以我只喝一杯茶。” 在演讲时,幽默的话语不仅能使整个氛围*轻松 ,还能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中削弱对手的立场,达到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一次我*邀在格拉茨的施泰尔 秋季艺术节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我想指出我不仅有资 格谈论医学,也有资格谈论哲学,但是又不想太高调 ,显得像在炫耀我同时拥有医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 ,于是我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同时拥有医学和 哲学两个博士学位,但是我通常不提这事,因为我在 维也纳的那些亲爱的同事——据我了解,他们*不会 说,弗兰克尔是个双料博士,而只会说,他是半个医 生。” 说到自由讨论,有一次我在慕尼黑的艺术学院做 完演讲之后,观众开始提问,其中有一个年轻人颇具 挑衅地问我:“弗兰克尔先生,你**谈论的是性, 可是像您这么忙碌的教授,每天不是上课就是开讨论 会,哪里会有时间过健康自然的性生活呢,甚至都没 空搞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吧?!” “这位朋友,是这样的,”我答道,“你的话让 我想起维也纳的一个古老的笑话:有个人碰到一个面 包师,在聊天中得知面包师有10个孩子,特别惊奇地 问道:‘哎,那你到底什么时候烤面包呢?’”听到 这儿,观众都笑了起来。 我接着说:“你的问题也是这样。难道你觉得, 如果一个人白天忙着学术工作,那他晚上就无法过正 常的性生活了吗?”这时观众转而开始笑那个年轻人 了。 还有一次是在美国一所大学的神学院演讲后的自 由讨论环节,那次我并不想让别人尴尬,而是想让自 己免于尴尬。当时有人问我对于**神学家保罗·田 立克所说的“上帝之上的上帝” (The Godabove the God)的概念的理解,实 际上,我并不了解这个概念,却仍然平静地回答:“ 我想,如果我敢回答你这个关于‘上帝之上的上帝’ 的问题,这岂不是在说,我认为自己是‘田立克之上 的田立克’了吗?” 我不光乐于开玩笑,还喜欢笑话。有好长一段时 间,我都想着要写一本专门研究笑话的形而上学的书 。我知道的*好笑的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人来到 一个住了很多犹太人的波兰小镇,他想去**,可是 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别人**的位置,于是他便问路边 一个穿着长袍的犹太老者:“请问你们的拉比住在哪 儿?” 老者回答说:“在那儿,那栋绿色的房子里。” “什么?”这个人装作一副很惊讶的样子,“那 位德高望重的拉比竟然住在**?” 老者立马斥责他:“你胡说什么!**明明是前 面那栋红色的房子。” “谢谢。”那人与老者告辞,高兴地朝**走去 。 P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