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经典本)
ISBN: 7536682840
周红五,1951年出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国际学校心理学联合会(ISPA)中国代表。 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编写和出版《美的情操》、《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浙江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人·自然·社会》等书,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30多篇论文和文章,主持编写和出版的《中小学生平安100分》(3册)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2005年优秀图书。
1.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激反应主要有三种类型 (1)侵入性反应(intrusive reactions)。这种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就是 灾难性经历不断地进入自己的思想。这种应激反应包括,脑海里总是无法控 制地浮现出悲痛的思想或灾难性的景象(如所看到过的情景),或者总是梦见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总是做噩梦,尽管梦中出现的并不 是事件发生的情景。侵入性反应也包括由于曾有过的经历而产生的令人难受 的情绪上的和生理上的反应。有些人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他们又一次遭受了最 可怕的危机经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回闪”(flashback)。 (2)回避性和退缩性反应(avoidance and withdrawal reactions)。这 种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回避或者自我保护的方法来躲避侵入性反应, 包括尽量避免对已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谈论、回想或者感觉和体验。情绪上 的表现可能是自我压抑甚至是麻木发呆,以此方式来保护自己。危机事件当 事人会产生成为他人附属物的感觉,或者被他人疏远的感觉,这些感觉都可 能导致当事人的社会行为退缩。这种退缩性行为在青少年的身上通常会表现 为对平时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3)生理激起性反应(physical aroused reactions)。这种应激反应的 主要特征是人的生理反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个身体反应始终处在危机就 要发生的状况,包括神经系统持续不断地对危险保持着紧张状态,始终处于 愤怒就要爆发的状态,难以入睡或者整夜无法入睡,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分配 注意力等。 紧急心理援助人员要注意,在和危机事件当事人交谈这些信息时,要根 据当事人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生理和心理年龄来确定交谈时所使用的词汇。 尤其是在与儿童和青少年交谈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化的词语,要尽量避 免“病理化”。 2.紧急心理援助人员和危机事件当事人讨论一下灾难事件、缺失物以及 艰难时刻等残留现象对应激反应所起的作用,对帮助当事人做好自我调节也 会是十分有益的 (1)灾难事件残留现象。灾难事件残留现象包括灾难性事件发生时的景 象、声音、地点、味道、特别的人物、环境条件,甚至当时的感觉等所产生 的残留,这些残留总是和恐惧或焦虑相联。残留现象通常会激起人们的痛苦 感觉和对所发生事件的回想。如声音就可能包括风的声音、雨的声音、直升 飞机的声音、尖叫的声音、哭喊的声音、当时在现场的某些特殊人物的声音 等。不同的残留现象又都和不同的危机事件相关联,如火山爆发、洪水泛滥 、地震、火灾、暴力冲突等所形成的残留现象就可能不同。即使回避这些残 留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残留现象依然会影响当事人去做他们日常做 的事情,或者影响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 (2)缺失物残留现象。缺失物包括缺失的人、物品,还有宠物等。缺失 物残留现象也包括景象、声音、地点、味道、特别的人物、环境条件,以及 当时的感觉的残留。缺失物残留可以把一个已失去的所爱的人带回我们的脑 海,如看到他(或她)的照片,看到他(或她)的衣物等都会使当事人引起回忆 。想念某个死去的人或失去的宠物通常会引起当事人的强烈的情绪和感受, 如悲伤痛苦、紧张恐慌、空虚迷茫、难过生气、孤独苍凉、无助无能等。同 样,回避这些缺失物残留现象,也会影响人们去做他们日常所做的事情,或 者影响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 (3)艰难时刻残留现象。艰难时刻是指从危机开始发生到当事人从危机 中得到解救之间的时间和过程,在这个时间和过程中所形成的残留现象往往 很难得到恢复。艰难时刻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尤其是儿童 和青少年。留下额外的印痕,而这些印痕又都会与人们的焦虑、压抑、急躁 、空虚以及身心衰竭感等相关联。艰难时刻残留现象包括家庭破碎、财产丢 失、没钱少物、缺食断水、缺医少药、身体病痛、与家人或朋友分离等。此 外,还包括等候损失赔偿的过程,学校关闭的日子,搬迁到新住地的过程, 以及孩子们失去了玩耍的时间等。 (4)变化更迭残留现象。这类残留现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事情、 活动,以及艰难时刻。这类残留现象可以使人们想起现在的生活和灾难事件 发生前所熟悉的生活的不同点。这类残留现象可能会由一件很不同的小事引 起,如早晨从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床上醒来;或者去上了一所完全不同的 学校;或者居住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甚至即使是美好的事情也会使我们 想起事情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使人们怀念以前曾有过的生活。 3.其他一些应激反应还包括悲伤反应、抑郁反应,以及生理应激反应 (1)悲伤反应。悲伤反应通常会流行在那些从危机事件当中存活下来, 但遭受大量损失的人当中,包括那些失去了所爱的人、失去了家庭、财产、 宠物、学校,甚至失去了自己所习惯的社区的人群。这种缺失会导致悲伤的 情绪、愤怒的情绪、有罪的情绪、后悔的情绪,以及对死者的怀念情绪,也 可以表现为当事人常常做与那些缺失的人和物有关的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的悲伤反应表现,但都是正常的。在事件发生后的很多年里,这些悲伤反应 表现依然会在当事人的情绪反应上存在。世界上不可能有某一种“正确的” 表达悲伤的方式,个人的、家庭的、宗教的、文化的不同特点形成了不同的 表达悲伤的方式。尽管悲伤反应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尤其是在危机事件刚结 束的时候,但是,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反应,它反应了所失去的人或物对活 着的人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反应逐渐趋向于把一些更愉快的想 法和活动包括进来,如积极地缅怀往事,或者寻找积极的方法来追忆或纪念 所爱的人。 (2)灾难性悲伤反应。当儿童或成年人在灾难性事件中失去了所爱的人 时,就会产生灾难性悲伤,而且这种悲伤情绪常常使人感到很难表达。在灾 难性死亡发生时,人们会把思想集中在死亡的环境和原因上,包括总是在想 “如果当时怎么做或许就能防止死亡事件的发生”“在事件发生的最后一刻 会是怎么样的”,以至于一直思考着事件发生的各种过程。灾难性悲伤反应 包括:由于当事人对死者的消极回忆与缅怀而引起的侵人性、干扰性的对死 亡方式的想象;推迟健康性的悲伤反应的产生;逃避与家庭或朋友的亲密关 系;躲避从事原来经常进行的活动,因为这种活动会使自己想起灾难性死亡 。灾难性悲伤反应会改变其他家庭成员计划和预期的悼念过程,会使有这样 应激反应的人变得更加孤立。通常,当事人的灾难性悲伤反应行为可以通过 不断进行的、文化的或者宗教的悼念形式来调整和改变。 (3)抑郁反应。抑郁反应是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危机应激反应。抑郁通 常都和长久的悲伤反应相关联,并且会由于灾难后的不幸境遇而被加重。抑 郁反应包括:持续的压抑心态或急躁心态;没有胃口;睡眠受干扰,常常很 早就醒来,醒后无法人睡;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失去兴趣或乐趣;总是 感到疲乏,没有精力;总觉得生活无意义或有罪恶感;总有无助感;时常想 到自杀。由于灾难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逆境不能按照当事人预期的发展发生 明显的变化,危机事件当事人又抛弃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想法,就会产生上述 这些抑郁反应。 (4)生理应激反应。生理应激反应是危机事件当事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反 应,即使在危机事件中身体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没有得任何疾病的当事人 也会有这种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包括:头痛、头昏眼花、胃痛、肌肉疼 痛、心跳加快、胸口有压迫感、没有胃口、难以控制圆形物体等。 P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