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疾宣战
ISBN: 9787563951222
拖延症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他们也想 摆脱它的纠缠,但最终结果都不是很好。之所以会这 样,是因为人们对拖延症的认识还不够。想要战胜它 ,最好先了解拖延症到底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想要真正地克服、真正地摆脱拖延 症,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拖延。其实,拖延在最初是 一个褒义词,表示“不能把事情拖到明天再做”,可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它的含义也发生了改变 ,变成了个体没有履行自己该履行的义务。现如今, 拖延已经从褒义词变为贬义词了。 事实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拖延,这个概念应 该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因为有时人们的拖延是一种 策略,是想通过拖延这种方式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 备、避免冲动,这就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们就不能 将其看作贬义词。但是,当一个人明知道应该马上做 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的 时候,这就是一种不良的拖延行为。因此,我们就不 能将其看作褒义词。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这几句唱词想来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这是罗大佑 《童年》中的几句歌词,这首歌唱出了现代人普遍的 心理现象,即拖延症。 拖延症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 多数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或多或少地都有过 拖延的经历。如果寻根究底,拖延并不算是现代社会 的新现象,它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当中。只不过以前 拖延多是褒义词或中性词,但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地向 前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拖延开始出现负 面的内涵,变成了贬义词。这也是现如今大多数人对 拖延的认知。 确实,拖延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者就曾表明,拖延与抑郁、焦虑 等负面情绪有关,它会导致一个人身心状况变得更加 糟糕。并且,从总体上看,拖延者的成绩会更差;从 长远看,拖延者更痛苦和悲惨。因此,作为一个现代 人,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和了解拖延症,并摆脱它,如 此才能更顺利地做事、更快乐地生活,否则,我们将 会被拖延一拖到底,永无翻身之地。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塞缪尔·约翰逊说:“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的最 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愚蠢行为是一个普遍的人 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一个人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弱点,不能及时调 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那他永远不会得到心灵的解脱。 其实,所谓拖延就是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管理, 即从情绪到时间。它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 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 的一种行为。并且,它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 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的发展。严重的拖延症会给个 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 、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不论是谁都 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拖延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拖延症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己都没 有意识到,还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的,做事情缺乏 思考,没有目标,每天就是得过且过;一类是意识到 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有目标、甚至有方法但 是缺乏行动,或者在行动中总是被其他因素影响,比 如决定今天要搞卫生,心中做好了计划,但是刚拿起 扫把,看到了角落的书籍,最后一整天就坐在那里翻 书去了,不但没有收拾好卫生,反而使整个角落都乱 糟糟的。 在拖延面前,人人平等。它影响着不同经济水平 、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年龄的人。实际上,没有人敢 说自己没有拖延过,每个人都有至少一项严重的拖延 问题要解决,有的人甚至更多,特别是工作中的拖延 。相信,很少有人在工作上从来不拖延的。 拖延的人什么时候最忙?明天!这虽然是个玩笑 ,但是却真实地反映出了患有拖延症的人的生活。有 人曾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毁灭人类的方法非常 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告诉他们还有 明天,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明天,其实就是 拖延症患者给自己的心理安慰。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 今天要解决的事拖到明天,希望明天一切都会好。如 果说一件事不存在截止日期的话,那么拖延自然是再 美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总会有明天。可大多数情况 下,一件事总会有期限,就跟食品有保质期一样,如 果你这一刻拖延了,那结果不是彻底放弃、毁灭就是 拼命地想办法弥补。不论是哪一个方法都是一个非常 糟糕的方法。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