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1.60
折扣购买: 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精)/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ISBN: 9787100212922
陈瑞华,男,1967年生人,山东聊城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任北大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和企业合规。独立出版了十余部学术专著,代表作有:《司法体制改革导论》《程序正义理论》《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论法学研究方法》《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比较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刑事辩护的理念》。倡导“从经验到理论”的法学研究方法。在程序正义、诉讼构造、程序性制裁、刑事诉讼模式、辩护、证据法、企业合规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引入了程序正义理论,发展了刑事诉讼构造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程序性制裁、合作性司法模式、有效辩护、对物之诉、新法定证据主义等理论问题,对企业合规基本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研究。
梳理程序正义的学术脉络,构建源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程序正义理论。 陈瑞华教授是国内较早关注程序正义理论的学者之一,《程序正义理论》第一版出版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强的学术生命力。国内市场上大多数有关程序正义的著作都没有跳出介绍、引进和综合西方程序正义理论的窠臼。近年来,随着对中国问题观察的逐渐深入,陈瑞华老师的这本《程序正义理论》(第二版),通过与最前沿的理论进行对话,从中国本土出发,提出了“源于中国本土”的程序正义理论,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此次作者对第一版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将全书设置为两个部分:一是程序正义的学术史;二是程序正义的理论。前一部分概述了西方程序正义理论的发展脉络、理论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做出了学术评价。在这一部分,本书第二版还增加了“主观的程序正义”一章,对一些社会学家对程序正义所作的实证研究做出了分析和评价。后一部分则讨论了程序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地位,将程序正义的自主性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二是程序正义对于裁判结果的塑造作用。在区分对抗性司法程序与协商性司法程序的基础上,笔者提炼出了对抗性的程序正义与协商性的程序正义这两个概念,并对后者做出了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