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文年度佳作(2017)

中国杂文年度佳作(2017)
作者: 编者:耿立//和庄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中国杂文年度佳作(2017)
ISBN: 9787203103431

作者简介

石耿立,笔名耿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当代**散文家、诗人。 2014年第五期《北京文学》封面人物,获《人民*报》与中国作协“美丽中国”奖:作品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散文集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和**多家**选本选载,有广泛的影响。 《缅想的灵地》列《北京文学》评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悲哉,上将*》201O年列《北京文学》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散文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列。 曾出版《遮蔽与记忆》《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间》《青苍》《缅想的灵地》《新艺术散文概论》等十余本散文集。

内容简介

郭嵩焘:说真话的孤独者 晚清湖南才子郭嵩焘,才识不在曾国藩、李鸿章 之下,作为***位派驻国外的大使,郭嵩焘的政 治生涯凝聚着他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郭嵩焘和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同科进士,是 **的“辛未四君子”之一。他的才学很快折服了咸 丰皇帝*信的大臣肃顺。肃顺是开明的满族权贵,他 有句口头禅,“咱们旗人多浑蛋”,于是敢起用汉人 ,将郭嵩焘安排到皇帝身边历练。咸丰皇帝对他也很 赏识,命他人值南书房。南书房是皇帝的私人咨询机 构,入值南书房就意味着可以亲近皇帝,参与*国大 事。咸丰对他寄予厚望,勉励他:“南斋司笔墨事却 无多,然所以命汝人南斋,却不在多办笔墨。多读有 用书,勉力为有用人,他*仍当出办*务。” 郭嵩焘命运的转折点,是在云南中缅边境突然发 生的因英国传教士马嘉理与当地居民冲突而被杀的“ 马嘉理案”。英国迫使清朝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 ”,清廷选中了懂得洋务的郭嵩焘,这一下子把郭嵩 焘推到风口浪尖。 1876年,郭嵩焘被任命为***任驻英大使, 消息传开,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一直 以“天朝上国”自居,引得“万方来朝”,其他** 都是“蛮夷之邦”,要派“贡使”来朝拜,而无中国 派使“驻外”的先例。简言之,对外只有体现宗(中 国)、藩(外国)关系的“理藩”,而无平等的“外 交”一说。鸦片战争后,虽然屡*列强侵略,这种外 交观却未根本改变。所以郭嵩焘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此 次出使,“徒重辱国而已,虽有智者无所施为”“郭 侍郎文章学问世之凤麟,此次出使,真为可惜”。* 有甚者,视出使为“事鬼”,编对联嘲讽:“出乎其 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郭嵩焘顶住了“傲慢与偏见”,以客观、务实的 精神履行职责。到英国后,郭嵩焘频频参加外交活动 ,广交朋友,他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深得英国人好评 。 一次,他在伦敦的旗队街上被一个醉汉用手杖打 破了头。旗队街汇集了当时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报 馆、通讯社,号称“媒体王国”。中国公使被打,各 大报纸的记者闻风云集,看这位公使如何处置这起“ 辱华”事件。郭嵩焘面对各国记者,彬彬有礼地要求 英方释放醉汉,认为醉酒之人不能自我控制,一时失 态,无须大动干戈。郭嵩焘优雅的外交风度和大国使 者的从容自信,获得英国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赞誉。 郭嵩焘在出国途中和驻英期间,留心观察并研究 西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情况。清朝规定,要出 使大臣记*记,将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加以记载,随 时咨报。郭嵩焘在*记里直言不讳地盛赞伦敦“街市 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阛阓之盛,宫 室之美,无以复加”。郭嵩焘从途经十数国的地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