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明文集.云水之路-第一个十月(全三册)

孟宪明文集.云水之路-第一个十月(全三册)
作者: 孟宪明|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5.86
折扣购买: 孟宪明文集.云水之路-第一个十月(全三册)
ISBN: 9787571121679

作者简介

孟宪明,当代著名作家、影视编剧、民俗学家。河南省文学院一级作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双筒望远镜》、《大国医》、《念书的孩子》等,影视剧本20余部,曾6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3次荣获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 长篇小说《双筒望远镜》获中国第三届少儿读物银奖,长篇小说《大国医》获河南省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作品奖等。

内容简介

第一回 天安门金笔被盗 北平市特务现形 上不在上 下不在下 天没它大 人有它大 ——打一字 1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最大差别全在于它们的目光。食草动物的目光柔软,温和,胆怯,躲闪。食肉动物的则刚硬,凶猛,贪婪,直视。如果我们把食草动物的目光叫水,那么食肉动物的就是冰;如果我们把食草动物的目光叫目光,那么食肉动物的就是锥尖,穿透目标,直击灵魂。 人性更多地偏重于食草动物,如果有一天突然变成了锥子似的凶残与暴戾,必与食肉动物的杀生有关。国民党少校级特务窦志云一走出前门火车站便被盯上了,中央军委政治保卫局的侦察员罗山只瞅一眼,再不放过,皆因为窦少校那豺狼般贪婪凶猛的目光。 这是一九四九年的六月中旬,正值夏历己丑年的五月。俗话说,五黄六月热死人。可这年北平的夏天不是很热,大街上赤胸露背的人并没有很多。 是年一月,北平和平解放。六月十五日,新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如期召开,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和民主党派的各路精英齐聚一堂,共商民族前途和国家大事。中央军委加强力量,除正常的安保人员外,还专门成立了政治保卫局,负责恶性案件和突发事件的侦审处理。前门火车站是北平的门户,自然就成了侦察保卫的前沿阵地。 上午九时,随着几声汽笛的长鸣,二十五岁的侦察员罗山一身便装走上前去,驻足引领,像是等待客人的样子。 前门火车站是一座欧式建筑,圆圆的穹顶,高高的钟楼,在北平城重檐叠脊、辉煌庄严的宫廷建筑群面前,它是个另类。一九〇一年,英国人为了方便军事物资的运输和对北京全城的控制,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延伸到位于清廷鼻子尖下的正阳门。这一站正式的名字叫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只不过老百姓图省事,直呼成了“前门火车站”或者“前门站”。它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见证。只不过,此时的北平已经解放,前门站竖起的两排红旗猎猎作响,肆意地挥洒着碧蓝高天上的朵朵白云。背着大包的小贩,提着皮箱的雅士,抱着小孩儿扯着大孩儿的妇女……潮水似的人流冲泻而出,拉客的人力车夫排成一队,喊着揽客。 罗山后退几步,拉宽视野。 一个戴着草编礼帽、宽边墨镜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上穿古铜色的湖绸短袖,下着浅灰色的西装长裤,脚上的不是皮鞋,而是一双长脸圆口黑布鞋。引起罗山注意的不是别的,而是他那一脸的汗水:只提一只小皮箱,岂会如此狼狈!又近两步,罗山忍不住笑了,原来这是个麻脸男人。 他脸上的麻坑太大,储满了夏日上午的阳光,看上去像是大汗淋漓的样子。 恰在这时,麻脸男人停住了脚步,他摘下墨镜,伸出目光,寻人似的转动了两下脑袋,随着脑袋转动的是他“轮”起的那凶猛攫取的目光。就是这伸出的目光,就是这带着棱角的两“轮”,罗山知道,此人看完了前门火车站外的全部环境。 罗山又往后退了两步。 拉客的中年车夫大声招呼麻脸男人:“先生,请上车吧!又轻快,又平稳,舒服享受时间准!” 麻脸男人没说话,走上前,盯了一眼车夫。 中年车夫连忙笑着又唱一遍。 麻脸男人审视着车子,轻拂了一下车座上草编的靠垫,说了声:“东安市场!” 中年车夫一声高应:“好咧您哪!东安市场啦——”驾起车子就走。 罗山快步上前,走到一个年轻车夫身边,轻跳上车座,说了声:“走!” 年轻车夫大声问:“先生去哪儿?” 罗山伸手一指:“前边那辆车,看见了吗?” “嗯。”车夫点头,“你们一起的?” 罗山低声说:“跟上他!” 小伙子忽有所悟,抬头看一眼罗山。 “嗯!”罗山重重地点一下头。 小伙子连说:“明白,明白明白!” “辛苦啊!” “他,跑不过我!”小伙子很自信,驾起车把转身就跑。他有些兴奋,脚步又轻又快。 麻脸男人或许会有些后悔。中年人毕竟跑不过年轻人,转过两条街,麻脸男人警惕地往后看一眼,就发现了后边跟着的人力车。本来,人力车有的是,同路人有的是,他并不用刻意警惕,只是这辆拉车的不会跟,老是快快慢慢,既不超过去,又不追上来。车上的年轻人他似乎在哪儿见过,仔细想想又没有见过。一条小巷扑面而来,麻脸男人一声轻喊:“进去!” 人力车夫慢下来,扭脸说:“先生,拐弯儿就远了!” 麻脸男人用命令的口气说:“拐!” 车夫应着:“好咧您哪!里边的景色好着呢!”一扭身扎进小巷。 就是在这时候,麻脸男人忽然想起来了:后边的男人是刚刚在出站时见的。当时他“轮”到了这个接站的年轻人,因为他分明“碰”到了此人犀利的目光。 年轻车夫扭脸问罗山:“先生,拐吗?” “拐!”罗山的声音很轻。 年轻的人力车夫职业化地应了一声:“好咧您哪!” 又穿过两条小街,钻过一条热闹的巷子,一街两行的生意陡然增添了夏天的炎热。 中年车夫高喊一声:“先生,东安市场到了。还往哪儿走?” 麻脸男人说:“进去!” 人力车夫擦一把头上的汗:“好咧您哪!” 罗山的车子追到了巷口,车夫脚下一慢。 罗山说:“进!” “好咧!”年轻的车夫又应一声,驾着车子跟了进去。 麻脸男人在一家商店门前停住,掏出钱来,买了支冰糕,吮了一口。 中年车夫停下来,从脖子里抽下毛巾,擦着脸上的汗。 “麻脸”是想落实一下他的判断,后边的小伙儿究竟是不是他在车站前看到的人,此人是不是真的在跟踪他。没想到,后边的人力车也停了。车停在了另一个冰糕摊儿前。卖冰糕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看见客人,大声地唱着卖唱歌:“冰糕冰糕,凉甜冰糕!” 罗山跳下车,掏钱。 小姑娘大声问:“叔叔,您要几支?” 麻脸男人给车夫付了钱,又在冰糕上吮了一下,忽然扔掉冰糕,扭脸进了旁边的商店。 年轻的车夫紧盯着前边的行踪。他看麻脸男人进了商店,悄声对罗山说: “进去了!” “嗯!”罗山点一下头,自己要一支冰糕,递给年轻车夫一支,说了声 “稍等!”紧跟着追进了商店。 这是一个敞开式商店,墙壁是用木板隔成的,营业时抽掉木板。麻脸男人显然对商店非常熟悉。罗山进去时,已经找不到他的身影。 罗山在店内紧张地寻找着。 麻脸男人只是从店里经过,靠着熟悉,他折个弯子走出来,重又钻进了小巷里。 罗山此时也从七扭八拐的店里钻了出来,四下里不见麻脸男人,紧走了几步,扬起脸张望,判断他是进了小巷还是又钻进了店铺。 轰! 一声爆炸骤然轰响,地动屋晃,似乎就在身边。 人们“啊啊”地惊叫着。有人急跑,却不知躲向何处,钻进屋子,怕不安全又钻出来。有人吓傻了,站在当街一动不动。有人在街上跑着,撞了人家的摊子,东西撒了满地。 紧跟着,又有几声连续的爆炸。 连续的爆炸声让人清醒。似乎明白了爆炸并不在身边,奔跑的人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有人指着不远处喊:“炸药厂!是炸药厂爆炸的!” “啊!怪不得听着这么近!”有人应着停住脚步。 爆炸的声音让罗山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判明不是身边。他不敢怠慢,在嘈杂不堪的巷子里寻找着麻脸男人。 1.著名作家孟宪明文学巨献——讲述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月的反特长篇小说! 2.一支钢笔被窃,扯出一群小偷。一个小偷觉悟,揪出一帮特务。为尊严不惜生命,为胜利不惧献身。摧枯拉朽之大变局,喷薄日出之新中国。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崇高与牺牲,光荣与梦想,星光一样灿烂了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十月! 3. 选取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月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和典型的历史事件,描写最底层人民的命运发生的深刻变化。故事动人,情节跌宕,心理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展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伟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