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0.40
折扣购买: 孩子内心的秘密--一名教育心理学记者的一线实录/优教书系
ISBN: 9787531697015
任乐平,四川大学心理学硕士,长期蛰伏于教商领域,对教育学与儿童心理学颇有研究。作者沉潜于东西方文化与占今文化的比较与传承,对多学科的交会与多维对话有着自己的识见,围学功底深厚,并对中两方文明成果的译介情有独钟,近年已翻译出版《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大序言篇、《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系列丛书等。
施爱若施肥,过与不及都是祸 ——如何教育过于依赖与自恋的孩子 有一位农夫,看见别人给田里撒了豆饼和黄豆后 ,小麦长势喜人,亩产量空前高,他因此认识到肥料 对庄稼的巨大作用,于是专门养了几头牛,牛的用途 不只是干农活,还有制造牛粪用来肥田。接下来,该 农夫的田里不仅撒了黄豆和豆饼,还施加了化肥和牛 粪,他喜滋滋地盼望着小麦的产量再上一个台阶。结 果,事与愿违,亩产量竟然跌入低谷。 通过寻访高人,农夫解开了心中的谜:原来,肥 料一旦过于充足,就会在地下发酵产生热气,这样一 来,刚萌芽而出的种子就被闷死了,又怎么能顺利发 芽呢?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农夫终于恍然大悟——要 想苗长得好,产量高,就要考虑土壤的具体条件,合 理施肥,同时还要关注肥料入土后的一系列变化,一 股脑儿地增加养分,不但不是“良药”,反而可能是 “毒药”,伤害了种子。 农夫的“种麦之殇”演绎到当下的现实生活,给 爱孩子爱得浩浩荡荡的家长们一记重锤,农事与育儿 事尽管是两个领域的话题,却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并不是“土壤”越肥沃,孩子就越能成器 ,劈头盖脸的养分施加给孩子,或许不是“良药”, 而是“毒药”,殊不知,过多的爱,已经严重阻碍了 孩子的性灵舒展。施爱,亦如施肥一般,孩子需要的 是得体又适宜的无条件之爱,从容不迫又悠游有度。 那么,跃跃欲试当个“好农夫”,或许是我们教育者 的必修课! 密集浇灌,爱如潮水,反而滋生“傀儡苗” 我在几年的教育记者生涯中,因心理学专业的背 景,个案分析做得比较多,所以,经常会收到家长的 电子邮件,这些家长可谓是爱子之切切,又因我个人 待人接物的随和心性,所以他们通常在聊天中就把问 题撂了过来,也正是这种寻常百姓家的育儿事,让“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我,循循之际,力求去探得儿童 心性之“庐山真面目”。 大抵一年前的一个夏日,我收到了这样一封邮件 : 任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就读于成师附小万科分 校,因我们夫妇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提前几年就 购入了该校的学区房。我们知道以后孩子的压力也大 ,所以,从胎教开始,我们就给她选择了最好的。不 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我们都是竭尽所能,希望孩子 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我的爱人是全职妈妈,孩子 的一切都有妈妈和保姆的精心打理。怎么形容对孩子 的爱呢,应该是无微不至吧.衣服都是洋气的,高端 的培训班我们参加过很多。专职的钢琴师、洋外教, 每天各类精品课程,定时配备营养餐……甚至每年寒 暑假我们都有出国游的行程。但是,事与愿违,我和 孩子妈妈总觉得我们这女儿不上“道”儿,一天到晚 蔫蔫的,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没有外面那些顽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