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青少年课外阅读经典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青少年课外阅读经典
作者: 赵芳芳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青少年课外阅读经典
ISBN: 97875461207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出 塞①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 不教胡马度阴山③。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也有人说是太 原人。他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能与李白媲美。他的边塞诗气 势雄厚,格调高昂,备受后人推崇。 注释 ①出塞:古乐府《横吹曲》的旧标题,以“出塞”为题的诗词大多描写 边疆的军旅生活。塞,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②但使:假如,只要。龙城飞将:指汉代的名将李广。李广英勇善战, 抗击匈奴颇有战功,匈奴很害怕他,称他为“飞将军”。龙城,指卢龙城, 李广曾带兵驻守此地。 ③不教:不让。胡马:指敌人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 的通称。 译文 依然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长途征战的将士却未能回来。 如果飞将军李广依然健在, 就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越过阴山来进犯了。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一、二两句诗人首先从眼前边塞的现实联 想到遥远的秦汉时代的边关形势,表现出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和悲痛。三、 四两句采用了假设的语气。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委婉地表达出对现 实的不满。明是赞美古代英雄,实则讽刺现在戍边将领的昏庸无能。借古讽 今,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这首诗被称为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③, 不破楼兰终不还④。 注释 ①青海:青海湖,唐军和吐蕃军常在此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暗淡 变色。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唐代边疆重要的关口,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③穿金甲:将金属制成的铠甲穿破。 ④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处指当时侵犯西北边疆的敌人。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雪山都显得阴暗了。 站在古城上,遥望着玉门关。 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盔甲都磨穿了, 不打败楼兰的侵略者就绝不回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守边将士的英勇顽强,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誓死击退敌 人的决心。 前两句写景,突出了战士们艰苦的生存环境,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 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 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猛烈,金属制成的铠甲都被磨破,更可想见战 斗之激烈,环境之艰苦。但是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漠风 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贞不屈。末句直抒胸臆,充分展现了战士们誓死捍卫 国家、击败敌人的英雄气概。全诗慷慨悲壮,读来荡气回肠。 芙蓉楼送辛渐①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送客楚山孤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④。 注释 ①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辛渐:诗人的朋友。 ②连江:雨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指今江苏省镇江市一 带,古时候这里曾建立吴国。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楚山:楚地的山,也指镇江一带,因为楚国也 曾统治过这里。 ④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意思是表白自己操守高尚,心地纯洁 。 译文 昨夜,大雨倾盆而下,我和朋友来到吴地, 天亮时送别了好朋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的近况, 就说我的心正如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送别朋友来抒发自己的胸怀,表现出自己的高 洁品德,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悲愤和孤独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渲染出清冷的气氛, 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三、四两句写话别,通过一句看似平常的嘱托, 表明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顽强意志,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被世人广为传诵。 鹿柴①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②, 但闻人语响③。 返景人深林④, 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jie)。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王维九岁就能 写诗,才华出众,被称为“神童”。他写了很多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的 诗篇,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另外,他还擅长书法、音乐、绘画 ,精通佛理。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①鹿柴:本义指养鹿的栅栏,这里指的是王维在辋(wang)川别墅里的一 处景观。柴,同“寨”,树枝编成的栅栏。 ②空山:寂静无人的山。 ③但闻:只听见。但,只。 ④返景:返照回来的阳光。景,同“影”,指阳光。 译文 空旷的山谷里见不到人影, 只偶尔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晖照进山林深处, 又映照在青青的苔藓(xian)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宁静优美的风景。一、 二两句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先用“空山不见人”来直接描写山里的寂静; 第二句中的“人语响”又打破了这山林的寂静,不见人影,只闻其声,声音 消逝后,山林显得更加宁静。前两句是所闻,而后两句则是所见。诗人敏锐 地捕捉到了光与影瞬间的完美组合,进一步突出了深林的宁静清幽。这首诗 以动写静,以点衬面,这种手法的运用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表达出 诗人心静如水的闲适心境。 P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