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VOL.1父亲的葬礼)(精)

我的奋斗(VOL.1父亲的葬礼)(精)
作者: (挪威)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译者:林后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我的奋斗(VOL.1父亲的葬礼)(精)
ISBN: 9787549576302

作者简介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rd) 1968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98年以首部小说《出离世界》(Ute av verden)获得挪威文学评论奖,2004年第二部小说《万物皆有时》(En tid for alt)又获得北欧文学奖。2009年至2011年间,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Min Kamp),获得挪威最高文学奖项布拉哥文学奖。在挪威,每十个人就有一人读过《我的奋斗》。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读《我的奋斗》成瘾,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读下去。2015年9月,克瑙斯高获得德国《世界报》文学奖(Welt-Literaturpreis,2014年得主是村上春树)。另著有随笔集《在秋天》(Om hsten,2015年)。 译者简介 林后,生于成都,长在重庆,职大教师。1987年旅居挪威至今,从事双语教师多年,之后在奥斯陆人民大学任教十余年。现居家从事翻译和写作。已出版译作《挪威民间故事选》。

内容简介

对心脏而言,生命的含义再简单不过了:它将尽 可能长地持续跳动下去,然后停下。早晚会有那么一 天,这个扑通扑通的、有节律的心脏搏动会自动终结 。这时候血液便会开始流向身体最低、最薄弱的部位 ,在那里形成一个小小的包块。从外观上看,它像是 在逐渐变得苍白的肌肤上的一片暗黑色的充血斑块。 与此同时体温下降,四肢变得僵硬,腹内的肠肠肚肚 一泻而空。在最初的几个小时里,这些变化的进展极 为缓慢,它是以一种确信的、几乎像是按着一种仪式 的程序来走过的。仿佛生命的章节是遵循着某种固有 的法则行事,是在履行一项“君子协定”。也就是在 此之后,死亡随即登场。死亡总是在等待生命退却之 后,才开始对这片新领地的侵入与占领。这是一种毫 无余地、无可挽回地进行着的讨还。伴随着产生的极 度高热,细菌病毒开始在躯体内部扩散,其势不可阻 挡。若它们试图提早几个小时进犯,那将会立刻遭遇 抵抗,但现在环绕其周的一切只有沉寂,它们只需持 续不断地向湿润、幽暗的地区纵深发展。这支入侵大 军进入哈弗斯骨管,穿过肠腺,进驻胰岛,再插入鲍 氏囊,途经克拉克柱,进入中脑黑质,最后抵达心脏 。它以一种尚未触及但被劫掠后的状态继续存在着。 整个结构已完全被从内部蚀空掏尽,其间含有一种诡 谲的荒凉与颓败。人们可以想象,这仿佛是一个在眨 眼间工人们全都撤离得干干净净的建筑工地。所有的 车辆一动不动,车灯黄色的光线投向树林的幽暗中, 简易工房里空无一人。依山的斜坡路上,挂在缆车道 上的车厢一个接一个,都装载满满。 在生命离开身体的同一瞬间,身躯归属死亡。废 弃的灯盏,箱包,地毯,门把,窗框。泥地,沼泽, 溪流,山脉,云彩,天空。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 生,我们继续为这死亡世界的万物及自然现象包围环 绕。纵然如此,一旦真的看到有人陷入了那个世界, 还是有什么东西会唤起我们很大程度上的不愉快。至 少在情况确定之后,尽最大可能不让死者的尸体进入 我们的视野。在大型医院里,不仅把尸体藏在单独的 、远距离隔绝的房间,去往那里的通道也是隐蔽的。 有专用的电梯,专用的地下室通道。即或碰巧有人迷 路误入该区,身旁经过的推车上的尸体也遮盖严实。 当尸体要抬出医院时,有专用出口与深色玻璃的车辆 。在教堂墓地那儿,为他们备有单独的没有窗户的房 间。在举行葬礼仪式时,他们被盖在紧闭的棺柩里, 直到最后被深深埋入地下,或在高炉里化为灰烬。从 实用目的出发,很难看出这类先进的处理方式有什么 好处。比如,推着这些死者的尸体经过医院所有的过 道时,大可不必加以遮盖,从医院抬走时也用一般的 出租车就是了。这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任何风险。一个 老人在电影的放映当中断了气,尽可以让他待在自己 的座位上直到电影放完,待到第二部电影结束也未尝 不可。一个老师中风猝死在校园,没有必要马上、立 刻开车抬走。让他躺在那儿等校工有时间再来料理好 了,一直到下午甚至晚上都行的,这不会伤害到任何 人。或许会有一只鸟儿飞来停在他的身上,这里啄啄 ,那里啄啄,这又有何妨?是否等他入了土情况就会 好得多,就只因我们看不到那一切?其实只要死者躺 在那里不碍事,就毫无理由这么匆忙行事,他们也不 可能再死一次。尤其是在冬季严寒的日子里,这种处 理方式应当是更为有利。在长椅上和月台上冻死的露 宿者,从高楼和大桥纵身跳下的自杀者,从自动扶梯 上跌下的老太太,坐在自己车上死于车祸的人,在城 里待了整晚后因酒醉恍惚掉进湖里的年轻男子,被公 共汽车拖拽到车轮下的小女孩,对这一系列的死者, 为什么都是那么急匆匆地把他们赶快掩藏起来?为了 合乎礼仪?等女孩的父母亲在一两个小时以后赶来看 上一眼,可能更合乎礼仪。她躺在出事地点旁边的雪 地上,破裂开来的头颅和完整的身躯,浸满鲜血的头 发和洁净的羽绒服。向世界敞开一切吧,像她那样躺 在那儿,这本无什么秘密可言。而在雪地上的这么一 小时,却又是那么令人难以理解。一座城市不将其死 者排除在公众的视线之外,看着他们横尸大街小巷, 在公园和在停车场,这就不是城市,是地狱。这地狱 以一种更现实主义和更深入真实的方式,反映出了我 们生存的条件。但这又怎么样呢,我们原本是知道这 个现状的,只是不愿去看它罢了。由此,将死者驱除 在外的集体做法就是一个明证。 P3-6

他是儿子、兄弟、朋友、爱人、父亲,但*重要的身份是作家。

他讲述了寒冬、家人、新年、文学、音乐、酒精,还有死亡。
他是故事的主角和缔造者,书写的是生活本身。

“这是一场战争,不是史诗般的英雄战争,却是那种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

各国评论家、作家、读者热烈讨论,作者家人多次要求他停笔。
克瑙斯高以“近乎疯魔的能量”来完成全书。一部充满美学力量的革命性文学巨作。真实到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欧美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书评人詹姆斯伍德等纷纷表示读《我的奋斗》成瘾。
《纽约时报》书评人德怀特加纳称“像得了疟疾”般沉迷于《我的奋斗》,忘了遛狗,不回邮件,顾不上洗碗。


2009 挪威文学评论奖
2009 布拉哥文学奖
2010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2010 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
2013 《独立报》外国小说奖长名单
2013 《卫报》十佳超级长篇小说
2014 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2015 德国《世界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