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以知启智

数学教学:以知启智
作者: 姜荣富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7.84
折扣购买: 数学教学:以知启智
ISBN: 9787572010743

作者简介

姜荣富 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教版小学《数学》(也称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学科带头人。在《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数学版)》等杂志上发表文章80余篇。

内容简介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家光辉思想的创造。在一定意义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上是在学校教育条件下,重新发现和认识人类数学知识的过程。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指出,学生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一些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要通过揭示数学家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结论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学习在困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发明创造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什么是数学方法的精髓?首先是基本概念的引入。本质上,任何一个定理都是由相关定义产生的结果。为什么要有倒数的概念?为什么要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定义确定法则,从除法的定义出发,利用倒数定义的关系,遵循除法运算性质,可以推导出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理想的计算教学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理通则法明,数学的智慧潜藏在概念与算法、算理与算法的联系之中。 数学概念是如何得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抽象与概括的过程。概念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概念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获得概念的思维过程。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抽象与概括比的概念?教学可以设计“聚散离合”的四个思维层次,引导学生在逐级抽象中建构意义,达到深层理解的目的。小数与整数有什么联系?小数是整数十进制计数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结果。理解数概念的全部基础都扎根在计数单位上,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再创造的过程。三角形的高是如何定义的?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让学生参与定义的思考过程,理解定义背后的规则与意义,与其说是深入理解概念的意义,体会定义概念的严密性,不如说是学习像数学家那样思考,学习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 数学是一个整体,数学的各个领域从来就是不分割的,我们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数学的各个分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如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用不同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估计曲线所围图形的面积,是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相互交叉与融汇,探索数学知识深处的联系,从惊讶到思考,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 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基础知识,思维经验与思想方法。实现从“双基”到“四基”的教学转向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科学地设计学习序列,有效地积累思维经验,合理地渗透思想方法,等等,教学应当注意避免数学活动经验的断层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冒进。只有当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外界交互,并积极建构意义的时候,深层理解才会发生。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处发现本质的联系,都是重蹈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关键步骤。重蹈这些过程和步骤,既是提升意义理解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实现以知启智的重要路径。 不能彰显数学本质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而没有灵魂的教学,即使设计再精妙、课件再绚丽,也是脱离数学教学本源的。 本书牢牢抓住数学本质这一核心,深究每一个教学内容背后的数学本质,思考如何从数学本质出发来展开教学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抓住了数学本质,就抓住了知识内容的核,辅之以恰当的教学设计,达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教学效果。 从数学本质到教学实施,本书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指出了一条脚踏实地的教学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