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莫等闲(精)/中华国学大系

国学莫等闲(精)/中华国学大系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1.30
折扣购买: 国学莫等闲(精)/中华国学大系
ISBN: 978730238885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内容简介

从飞机我想到钟表。时间本来是很神秘的东西, 是连绵不断的,钟表就是用来把时间分割开来的。这 当然是一个很笨的无可奈何的办法,一定要有一个先 决的条件,就是分割应该统一。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 的时间无论如何应该一致。倘若你的表是五点,我的 是十点,另外一个第三者的是十二点,那么钟表还有 什么意义呢? 钟表是欧洲人发明的,关于时间统一这一点他们 总算做到了。有些需要精确时间的地方甚至一分一秒 都不差。但自从明末天主教士把钟表带到中国来以后 ,钟表大概也震惊于我们精神文化的伟大,把在欧洲 时的作风渐渐改变了。满清皇宫里和贵族家里的钟表 ,譬如说贾府上的,改变到什么程度,因为我究竟不 是历史家,有点考据不上来。没有办法,只好举眼前 的例子。北平一个学校里当然有很多的钟,几乎每间 办公室里都有。数目虽然多,但没有两个钟的时间是 一样的。工友拿来当作标准摇铃的一个钟,也许有点 年高德劭了,每天总慢走五分钟。三天以后就会慢到 一刻钟。然而这就是这一院的标准时间。有人告诉工 友,工友说他知道。问他为什么不拨正了,他说,只 差一刻钟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上课时间总会是五十分 钟的。同时另外一个离这里不远的院里的钟,大概走 得比较对一点。结果是两院摇铃的时间相差一刻钟, 这里还没下课,那里已经上课了。在两院都有课的同 学就真有点“伤脑筋”了。一天我看到一位德国先生 用了跑百米的姿势冲进学校里来,头上满是汗。到了 ,他才知道,原来学校里连预备铃还没有摇。另一天 ,我下了课去赶汽车。计算时间可以赶得匕,但汽车 却早已开走了。 在北平这古城里,像这样的钟还多得很。大马路 旁的所谓标准钟,银行大楼上的大钟,样子都很堂皇 神气;但倘若仔细观察就都有问题。有的从不知什么 时候起就干脆不走。有的性急,总是走在时间前面, 让时间在后面拼命追。有的性慢,反正据哲学家说, 时间是永恒的,马路上又终天有热闹可看,有美国吉 普车撞三轮,有军人打汽车售票生,慢慢地走着瞧吧 !慌什么呢?于是这些堂皇的钟就各自为政起来。 倘若干脆不走,我不反对。因为从不知多久以来 ,钟表对许多人们就只是一件装饰品,像钻石戒指什 么的,虽然他们原来不是用来作装饰品的。这次大战 的时候,德国人有几年没有看到咖啡,一个杂志就提 议把咖啡豆镶在白金戒指上代替钻石。咖啡豆都有当 装饰品的资格,何况钟表呢?欧洲的,恐怕我们中国 的也一样,贵夫人赴夜会的时候,穿了晚礼服,脖子 上挂了真的或假的珠子,手腕上带了金表,珠光宝气 ,炫人眼睛。但一说到时间,就回头问自己的丈夫。 原来她们的表从买来后就没有走过。所以有一个时期 我想提议:以后替女太太们制手表,里面不必用机器 ,只用一块金子,做成表形,用笔画上钟点就行了。 倘若这位太太喜欢八点钟,就画上八点;倘若她喜欢 九点钟,就画上九点;依此类推,无论什么时候看, 都只是一个样,这多有意思?还可以从她们喜欢的钟 点上替她们起诨名,譬如八点太太九点太太等等。心 理学家可以从这里推测这些太太们的个性。象征派诗 人也可以从这些钟点上幻想出这些太太们的灵魂是红 的,或是绿的,岂不很热闹有趣?反正人们都知道太 太们的金表多半是不走的,不会误事。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