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20
折扣购买: 妈妈 的舌头(我学习语言的心得)
ISBN: 9787521205923
齐一民,笔名齐天大,一九六二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士,二〇一三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外企首席代表、建材公司CEO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永别了,外企》《自由之家逸事:新乔海外“蒙难”记》《谁出卖的西湖》《雕刻不朽时光》和“马桶三部曲”系列等二十余部作品。其中,《美国总统牌马桶》等已被译成英文并用JimmyQi的笔名在海外出版。
听话听声 一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曾说: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这本书中关于语言的故事就是我借着阿庆嫂的耳朵,按照听锣鼓的拍子一拍一拍地听来的。我在二十几年中总共听过不下几十种各个国家的语言和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开始都是被动地听,是被强行灌到耳朵里听的。我曾在加拿大魁北克蒙市的一家工厂里工作,据我和同事的一次不完全统计,那里共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移民,三十多个种族的人总共会四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又因魁北克本来就有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几百号职工平均每人至少会三种语言,即英语、法语,外加自己的母语。 当我第一天走进那家公司的办公室时,一位印度籍的女同事说她会五种语言。除了会英、法语之外,由于出生并生长在非洲,她会斯瓦西里语;而由于她是印度人,她会印度的Gujarati语;又由于她是穆斯林,她可以用阿拉伯语念《古兰经》。会四五种语言在魁北克不算稀奇,稀奇的是高中程度的她所会的五种语言之间竟有那么大的语系的跨度,从斯瓦西里到阿拉伯,再到Gujarati! 我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美籍同事,他是法国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又曾随父亲到巴拿马做生意,被巴拿马人在监狱里囚禁过两年,他在囚禁期间学会了西班牙语。他还能十分熟练地运用德文和意大利文。他的语言区域的跨度也令我叹为观止,从阿语到西、德、意,那是几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 刚刚走进那家公司的我,也可使用中、英、法、日等四种文字,而且还为之沾沾自喜。但那两位同事的语言能力之强,使我顿感语言境界的深奥及其广阔无穷。我为人类对语言潜在的驾驭能力而叹服。因为能够同时记忆四五种完全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体系并随时脱口运用那些语言,绝非是一件易事。它意味着几万个不同种类的文字符号和语法结构的随机调换,外加那些字符和语法后面繁杂丰富的文化、宗教习俗和概念。那绝对是必须经由人,也只有人才能完成的体系的调换,是人脑独有的功能,是电脑及其他一切非人脑的运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电脑能够机械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但电脑无法准确地转译那些语言之外的人文概念,无法准确地传达语言所要终极表现的情感以及人的本愿。 语言是上苍赠与人类的恩惠,而能够同时驾驭多种语言更是人类独有的天赋,是一种对人脑的超常规的运用,是将人脑功能推向极限的试验,是一种奢侈、一种恣意发挥的奢侈;是一种享受,享受的是智慧,也是智慧的享受。 我是在遇到那两位同事后才又抱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另几种语言的学习的,是他们告诉了我语言的学习永无止境,学习语言的乐趣和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一本基于日常而又出奇制胜的“边缘之书”。作者既非学者也非作家,却以非凡的热情,独到的识见和广阔的比较文化视野,通过对20余种外国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切磋和玩味,深入语言现象内部,揭示了种种为通常学者和作家难以企及的语言奥秘,并据此寄托、凝聚对母语命运的热忱关注。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深远的文化思考于一炉,行文风格简洁、明快而又处处渗透着幽默的机锋。有志于学习和研究语言、探计语言之迷的读者不可不读。 ——唐晓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