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羊城晚报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山月听泉
ISBN: 9787554303559
刘满衡,祖籍湘潭,生于衡阳,属虎,湘江边长大。当过知青、木匠,在土窑洞里挖过煤。曾任常宁塔山瑶族乡*委副**、衡阳市城南区人民**副区长。一九九二年移居深圳,在深圳市福田区**供职,曾任区委**、宣传部长,福田区政协副**。 生性豁达,热爱生活,笑对风雨,拥抱自然,钟情于乡土民俗,常乐田园山水间。 曾编著《残红有爱》《山月听泉》(散文)《让我们也拥抱世界》(诗集)《南雁》《国殇》(诗集)《边寨风情》等文学书籍;《塔山瑶寨》《连南排瑶》学术文集;水墨画集《荷风》;摄影作品集《荷魂》《走进神奇的阿坝》《大山岁月》等。曾任《民间摄影》《名家书画》杂志主编。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遗产影像抢救联盟副**,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荷塘寄语 有人问我,为什么对荷情有独钟,我喜欢荷花,不仅 因为濂溪的《爱莲说》把荷花赞为出污不染的君子,*多 的还是荷花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曾经伴我 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子,还因为其与平民百姓的*常生活 和质朴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 我的童年是在荷塘边长大的。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 结束了漂泊生涯,安定在衡阳的一家铁道部办的大厂里工 作。工厂在市郊,因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一切都在恢复建 设中。父亲的住房就租在郊外的一户颜姓农家里。我记得 屋前有一口好大的荷塘,屋后面是一片菜园子。母亲本是 农妇,刚刚从湘潭的乡下把我们带进城里,那双劳动人民 的手闲不住,摆弄地里的活儿,一点也不逊色于常年在外 打工已称谓“老师傅”的父亲。在我的印象中,由于母亲 的勤耕细作,*出*落,我们家的屋前屋后,瓜田李下, 什么豆角辣椒、南瓜冬瓜、萝卜白菜,一年四季吃不完。 白天,母亲常带着我到菜园子里去捉虫、浇水,时间 一长,有时太阳大了,我就跑到荷塘边玩耍去了。这是我 的世界,所谓荷塘,也不过是水没膝盖的水田罢了。一杆 杆绿伞遮天蔽*,把骄阳和酷暑全挡在了外面。我和邻居 的小孩尽情地在荷塘里穿行,拈花惹*,追*赶鸭,抓蜻 蜓,摸鱼虾…… 那时,荷塘给我的感觉是温馨的,亲切的,神奇的。 我天天看着那小荷箭慢慢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着卷起的绿 叶**天舒展开来,看着小荷苞**天涨大,然后,有一 天嫣然含羞地绽开笑脸,迎着太阳灿烂地怒放,我那颗童 心也跟她们一样,整天咧开嘴笑着。 南方的初夏是雨季,一阵风来一阵雨,有时倾盆大雨 下个不停,每当这时,我就站在屋檐下,望着那一池随风 摇曳的青荷,雨水像无数的珍珠从天上泼下来,在荷叶里 滚来滚去,好玩极了。声音砸得那么清脆,像母亲在锅里 炒黄豆的声音,“嘣噔嘣噔”地响个不停。我还看见一群 小鸭在母鸭的庇护下,挤在像小伞的荷叶下,不停地甩着 小脑袋,像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欢唱。还有那一朵朵红荷、 白荷*像是淋湿了羽毛的鸟儿,蜷缩在荷叶间不时地抖动 ,十分有趣。 故乡的秋天好像来得很快,红妆褪去,满池红翠渐渐 枯败,水也开始变冷了。虽然采藕、挖藕时,还能带来一 点点热闹,但那都是大人们的事了。望着那枯黄残败的荷 塘,那挖完藕后的一片狼藉,孩提时的我常常走神,久久 郁闷不乐,和邻居农家小朋友在荷塘摘荷花、采莲蓬、钓 青蛙的嬉闹情景,时时浮现在莫名的惆怅里。 快上小学了,我们搬进了新居,离开了那个小村子, 离开了那栋茅屋,离开了那片荷塘,那个带给我无穷乐趣 的童话世界,还有我的那些打着赤脚、光着屁股的小伙伴 们。足足有半年,我的心里一直高兴不起来。直到我的学 生时代开始后,我还不时地到那片荷塘寻找属于我的故事 ;后来,那里被推土机推平了,盖起了新的厂房;再后来 ,我长大了,离开了那块令人眷恋的故土……然而,那片 荷塘,那个如歌如梦的童话世界,那些永远也追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