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中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论语的智慧/经典悟人生系列
ISBN: 9787562247913
孔子说:“学习,然后时常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人生智慧】毫无疑问,《论语》的开卷第一篇、开篇第一章是十分 重要的。这一句应当是孔子的学生们认为在老师的所有话语中最重要,也 是他们感受最深刻的了。随时、随地、随事地学习,并且在求知的过程中 自得其乐;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切磋,并且衷心喜悦;为人正直坦率, 即使不被他人理解,抑或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这正是孔子那积极 向上、注意修养的人生态度的真实流露! 关于“学而时习之”,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我的学说被天下人所学 习效法,难道不喜悦吗?如果这样解释,那么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然到 处碰壁,却始终不渝,也同样很好理解。那么,他的弟子不远千里而来向 他学习、与他切磋,也同样很容易理解。 反观我们现代人,在各种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行色匆匆,疲于奔命, 读书囫囵吞枣,急功近利;人情淡薄,抑或相互算计;唯恐他人不知己, 因而追名逐利,常常自觉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从这些方面看,我们哪一 个人不应该向两千年前的孔子学习呢?一个真正可能成功的人,并非要做 给别人看,而是要关注自己的人生与境界。做到这几点,看似简单,却须 努力。也正因为如此,李泽厚先生说:“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 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 长,却喜好冒犯在上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好冒犯在上的人,却喜 好造反叛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勤务基础,基础树立了,‘大道’ 也就产生了。守孝道、悌道的人,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人生智慧】《论语》中的许多话语,都出自孔子学生之口,然而也 传达出了孔子的思想,有若说的这句话就是例子之一。我们常说“万德孝 为先”,意思是说,好的品德是以孝顺父母为基础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换句话说,只有爱自己的亲人,才可能爱别人;相反,一个 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也就谈不上爱别人了。 父母生养了我们,我们 报答他们,这就是“孝”;兄弟姐妹是我们的手足,我们与他们相互帮助 、相互照顾,这就是“悌”。同样,对父母与同辈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对待 上级与同事、朋友的态度。对待上级忠诚、尊敬,对待同事、朋友友爱, 这些其实是与“孝”和“悌”相通的。这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中的“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如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尊敬自己的老人,并 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 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所以 说,“孝”与“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了,而且关系到为人处世 ,甚至是社会安定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去识别判断一个人为人好坏的标准 之一。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人生智慧】说出的“巧言”常常是背离了本心而造作出来的语言, 表现出来的“令色”也常常与某些人的本质不合。所以孔子认为,应该对 花言巧语和讨好别人的人有所提防,以免被伪君子表现出的假相所迷惑。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类似的俗语,例如“热情的不一定是骗子 ,但骗子却一定热情”等,骗子或有所图谋者常常就是“巧言令色”的典 范。 孔子对于“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记有三次,可见他对于 伪君子是相当鄙弃的。 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 复习了呢?” 【人生智慧】与“巧言令色”相对的,就是曾参的“日三省吾身”。 这是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也是对自己人格成长的要求。学习的 目的就是自我的完善与提高,而不是为了在人前卖弄或者宣扬,反省则可 以帮助我们通过对待人接物、处事的方方面面不断自我判断,来取得进步 。 莎士比亚说得好:行动胜过雄辩。我们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 自己的行动,用行动证明我们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入。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