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衢江(上下叶廷芳随笔集)(精)/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丛书

悠悠衢江(上下叶廷芳随笔集)(精)/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丛书
作者: 叶廷芳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30.00
折扣价: 84.50
折扣购买: 悠悠衢江(上下叶廷芳随笔集)(精)/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丛书
ISBN: 9787208154841

作者简介

叶廷芳,***外文所研究员、博导。1936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的研究,尤以卡夫卡、迪伦马特、布莱希特的研究见长。退休前历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现名誉会长):先后获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歌德学会“荣誉会员”;享***特殊津贴。著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及其他》等十余部;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等40余部以及译著《迪伦马特戏剧选》《卡夫卡文学书简》等数部。

内容简介

开门两座山 我生长在钱塘江上游的浙西山区。村子周围是 田畴和丘陵,向北约5里之遥便是连绵的高山,那是 仙霞岭的余脉。我出生的家屋坐落在村西北角的尖 角上。那是一座厅堂东侧的“翼屋”。它的左右两 道门均朝西,抬头50米外便是一座小山,我们叫“ 后头山”,上面覆盖着浓浓密密的原始森林,所以 又叫“柴篷”。它颇像一张沙发,其前部是一大片 深约300米、宽约500米、高20米的平丘,俗称“大 坪坦”,也是古木参天。它的“树王”——一棵约 十几围的千年古樟正好对着我的家门,其巨大的树 冠有三分之一笼罩在我家的菜园上空。家人把它视 为“神树”,逢年过节都要到它跟前烧香膜拜。长 大后我则把它视为我家天赐的“盆景”。大坪坦的 “靠背”则是一片高百十米、宽约’700米的冈峦, 它是全村的绿色富藏和屏障。 走出家门往右看,越过一片田垄和几道丘陵, 则是巍巍高山。而正对着我们的那座叫“笔架山” ,比北京香山“鬼见愁”至少高出一半,它的3个峰 巅排列有序,中间那个略高而微微向后仰靠,构成 略带弧形的“笔架”造型。它是我们村子的天然“ 屏风”。 我生长的村子是个拥有300余户人家的大村落, 主要由“前叶”“后叶”两个自然村构成。“前” “后”之间是一条宽六七米的小溪。我的家属于后 叶(又称“下叶”)。后叶的整个叶氏家族有个共 同的祠堂。同时,这个家族又分四个“房族”,每 个房族又有一座跟祠堂形式相仿的公共建筑叫“大 厅”。我的家屋所依附的厅堂叫“里仓厅”,它坐 南朝北,其正面恰好朝向笔架山。 里仓厅是一座三进两天井的宗族公共建筑。第 一进及其与第二进之间的天井,据爷爷说,已于100 多年前被“长毛”(即太平天国起义*)烧毁了, 现成了一块晒谷场和一口约20米见方的锅形水池, 成了鹅呀鸭呀捕食、嬉戏或训练它们子女游泳的场 所。而幸存的二进和三进仍是附近同房族的邻里们 逢年过节进行祭祖或举行“白喜事”的活动场所。 这座公共建筑原来东西两侧都有长长的“翼屋 ”依附,不知什么原因,西侧的翼屋靠里的那一半 已经没有了,变成我们家的一块菜地;东侧的翼屋 则一直由我们家三代人居住着。门前的柴篷是我童 年的摇篮,也是全村的绿色富藏,*是飞禽的天堂 。每天早晨我们家的大门一开,只见千百只飞鸟满 怀希望欢唱着从浓荫里不断奔腾而出,飞向寥廓天 空。傍晚,它们又纷纷欢天喜地地一个个钻进浓荫 之中,交配的交配,嬉戏的嬉戏,安然享*着温馨 的暖巢。只有那矫健的雄鹰,仿佛刚刚才起*,一 个个扑啦啦冲出树丛,像箭一样地直插长空,然后 张开宽大的翅膀,在苍茫暮色中进行表演性翱翔。 所以长大后每当我听到民族乐曲《百凤朝阳》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