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范立础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ISBN: 9787552631852
一、母子隔“窗”相望 海浪裹着细沙 拍打着镇海的堤岸 他在海边踟蹰,是固守 还是迁移? 他选择乘船北上 来到了摩登都市——上海 二十世纪初,位于中国版图东部的浙江省镇海县 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建县历史。它在新石器时代即已有 人类居住,春秋末归属越国,秦王赢政二十五年置会 稽郡,历时843年,后经唐、宋、元、明、清历朝至 新中国成立,镇海县自始建至撤销历时1077年。 镇海地处宁绍水网平原东端,河网纵横,甬江由 西南流向东北人海,横贯境内中部。丰富的水利资源 使得镇海的造船业和航运业都十分发达。据县志载, 镇海县在北宋时已发展造船业,造船技术精良。北宋 元丰元年(1078),县城曾制造过让安焘、陈睦出使高 丽乘坐的“凌虚致远安济…‘灵飞顺济”两艘万斛神 舟。宣和五年(1123)为徐兢等出使高丽,又制造了“ 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两艘巨轮,其 长度有40余丈,“巍然如山,浮动海上,锦帆鹚首, 屈服蛟螭”。 宋时民间多已自造海船与内河船,按照南宋宝祜 五年(1257)的统计,全县已有船幅一丈以上海船387 艘,一丈以下海船804艘。 光绪十六年(1**0),“海龙”轮首航镇甬线。光 绪二十二年(1**6)航行于宁波一舟山一海门的“济安 ”客轮在镇海靠埠,1**8年“云龙足踏”轮在镇甬线 上航行。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3艘轮船在五山头(舟 山群岛)线上航行,在穿山港已有轮船驶往上海、定 海、海门、温州。1936年间在县城靠泊的大小班轮达 29艘,总吨位共23566吨。 在这种背景下,一位土生土长的镇海青年从事跟 航运有关的工作,靠船为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了许多年,也不知*了什么人、什么事的启 发,青年萌发了要到大上海去闯荡的想法。于是他告 别父母,带着他的童养媳,或乘车,或坐船,离开了 镇海码头,行程数百公里,终于到达了东部繁华的大 都市上海。这位青年就是我们本书主人公范立础教授 的父亲。 二十世纪初的摩登上海,裹挟着繁华旧梦的香风 迷雾,各种行业都十分发达。不知道这位姓范的青年 和他的童养媳到达上海的时候居住于何处,也不知他 们*初的生活靠什么维持。总之,这位青年船工进驻 上海后*起了其他营生,*终成了一家药店的学徒。 也许就是某**,姓范的青年在嘈杂热闹的街巷行走 时,看到了一群口齿伶俐、扮相滑稽的艺人,他们边 说边唱边做着梨膏糖的宣传广告,这梨膏糖的广告让 他若有所思;也许,是在他居住处所的附近有一家药 店,他经常看到店内伙计接待顾客的景象,并为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