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中山先生的一天
ISBN: 9787507840353
孙中山:执信牺牲,我如失去左右手 1921年1月16*,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朱执信 (1885-1920)下葬于广州东郊驷马岗(今先烈路) ,中山先生步行扶灵送葬,极为哀痛。 在广州市越秀区繁华的执信南路上,有一所执信 中学,它是广东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这所学校的卓 越声名,一方面来自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执信中学是中山先生为 了纪念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朱执信而创 办的,**它的校歌的标题还是:“我们前进在先烈 路上。” 1920年9月,朱执信赴东莞虎门调解驻*与东莞 民*的冲突,突遇变故,被乱*击中,不幸殒命,年 仅35岁。孙中山得知这一消息说:“执信牺牲,我如 失去左右手”,评价他是“革命中之圣人”“我*失 此长城”。革命同志*是慨叹:得一广东,失一执信 ,不合算,不相当!朱执信为什么获得了孙中山先生 及革命同仁这么高的评价呢? 赴*留学追随中山 朱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在广东番禺(今广州 市)一个书香门第。190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官 费赴*留学,那批赴*学生里还有胡汉民、汪精卫、 古应芬等人。在*本,他初识孙中山。他认为同孙中 山确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的革命宗旨才是正确的救国之道。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在*本东京成立,朱执信全身心投入其中 ,追随中山先生。 从*本回国后,朱执信利用在广东法政学堂当教 师的身份,一方面向学生宣传反清革命,一方面又进 行联络革命*人的工作。当时留学生纷纷回国,其中 一些就是孙中山派回来的。留学回来的革命*人都到 朱执信那里去登记,由他来联络安排、分配任务。在 他周围凝聚了一批思想激进的学生,陈炯明就是其中 跟他关系*密切的。 文武兼备不居功名 朱执信是个很聪明的知识分子,他数学很好,文 章也写得好,又自学*语、英语、俄语,算是个传统 意义上的“儒生”,但他是由新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 志士,意志之坚定非一般人可比。 1911年4月27*,广州起义的前一刻,朱执信等 一些革命*人聚集在起义指挥部,听候命令。朱执信 本来别有任务,不需要亲临战场,但他坚决要求参战 。他和平时一样穿着一件旧长衫,有人对他说:你穿 着这长衫怎么冲锋陷阵?他一听,即从旁人手中夺过 一把大刀,将长衫下半截去,笑着说:这有何难!然 后就手持**,跟随黄兴等革命*人冲人两广都署, 与清*展开血战。朱执信冲锋陷阵,**用完了,他 又从地下躺着的伤兵手中拿过长*,继续战斗,直至 身中*伤被清*冲散…… 胡汉民也**赞赏朱执信,他评价说:“辛亥革 命时,广东当时的独立,全由先生计画运动驾驭,然 后方得成功。”1911年11月中旬成立广东***,后 改为都督府。胡汉民忙于掌握大局,陈炯明忙于扩充 实力,***内部全靠朱执信来维持,主持*常工作 ,参与制定广东省《临时省议会选举法》,裁编民* ,治理财政等。朱执信先后担任广阳绥靖处督办、* **总参议、广东核计院院长、*法处处长等职。胡 汉民后来回忆说:“朱先生在都督府没有很大的职务 ,他住在都督府一问简陋的小房子,每*经常只睡一 两个小时,有时候衣不解带,只在楼上稍微休息,仍 继续治事。” 朱执信一生并没有做过太高的职位,但他立身行 事让人敬佩,虽位低却言重,威望甚高。1921年2月 ,陈独秀在朱执信的追悼会上写下了这样的挽联:失 一执信,得一广州,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 ,死犹如生。 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