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2.00
折扣价: 59.90
折扣购买: 印刷术与西方现代性的形成(麦克卢汉印刷媒介思想研究)/文化研究丛书
ISBN: 9787100155090
李昕揆,男,汉族, 1982年生于河南安阳。在***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到***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和媒介研究。已在《文学评论》《***研究生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江海学刊》《贵州社会科学》《东岳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著译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结 语 尽管麦克卢汉论述印刷媒介的那个时代要早于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但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星系—“谷腾堡星系”与“马可尼星系”—重组时期的状况,却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境况极为相似。正如他一再强调的那样,我们生活的时代同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一样,均处于两种文化相交汇的时期。以麦克卢汉媒介历史观的眼光看来,所谓“两种文化的交汇”,其实质是“两种**媒介的相遇”。就像莎士比亚时期手抄本传统与当时新的印刷技术融合一样,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类似的“新”(数字媒体)、“旧”(印刷媒体)媒体的融合与互补。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只有在“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才是发现真理和真正给人以启示的时刻,也才是人们得以从*常的自恋、恍惚和麻木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时刻。因为两种不同媒介的相交,使我们停留在两种媒介的边缘”a。由此,麦克卢汉在20 世纪60 年代初对印刷媒介与现代个体主义和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印刷媒介与文学中“视觉模式”的确立、两种星系重组时期“印刷人”的转型等问题的精彩洞见和精辟论述,对于我们认清我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以及电子媒介条件下人的境况等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可以说,在电子星系与印刷星系重组的背景之下,对正在趋于“过时”的印刷媒介进行研究—比如,印刷媒介的过去意义与当下作用,电子媒介对印刷媒介及其现代性后果的侵蚀,以及印刷媒介的未来走向等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印刷媒介给予现代文明的馈赠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我们认清电子媒介带给我们的值得珍惜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伤害,教会我们在电子时代的生存策略,让我们不至于被电子媒介所奴役和*控。或许,这正是我们探讨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特别是印刷媒介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麦克卢汉给人以启示,使人们能够对当前的真实情况做出检视,以对下一步应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 深入解读麦克卢汉的印刷媒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