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88
折扣购买: 心何以安人生意义/心何以安系列丛书
ISBN: 9787564919177
胡山林,生于1951年,河南省方城县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信阳学院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主要著作:《文学欣赏导引》、《文艺欣赏心理学》、《寻找灵魂的归宿》、《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文学与人生》、《文学概论》、《文学欣赏新编》、《极地之思》等。
生存之所以空虚,在以下几点中都能很明显地表 现出来:第一,在生存的全形式中,“时”与“处” 本身是无限的,而个人所拥有的极其有限;第二,现 实唯一的生存方式,只是所谓“刹那的现在”的现象 ;第三,一切事物都是相关联、相依凭的,个体不能 单独存在;第四,世上没有“常驻”的东西,一切都 在不停地流转、变化;第五,人类的欲望是得陇而望 蜀,永远无法餍足;第六,人类的努力经常遭遇障碍 ,人类为了克服它,必须与之战斗,予以剪除。 在“时”与“时”之中,或是由于“时”而发生 的万物的转变,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在此形式之下, 恒久不灭的“生存的意志”所表示的是,一切的努力 都归于空零。“时”以它的力量,使所有的东西在我 们的手中化为乌有,万物为此而丧失了真价值。 曾经存在的东西,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不存 在的,恰和曾经不存在的东西一样。然而现在所有的 存在,在转瞬间,又成了“曾经”存在。所以,“现 存”尽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总优于过去的最高价 值,因为前者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有 ”之对于“无”。 我们的一生中虽然做了许多事情,但所拥“有” 的,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过后,就非以“曾经有过 ”这句话来表示不可了。午夜思维,我们难免感叹我 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贫乏,因而心里隐藏一种意识: 如果那取之不尽的源泉属于我们所有,我们不就可在 其中得到新的生命之“时”?这是蕴藏在我们的本质最 深处的意识,如果它不存在的话,我们眼看着我们短 暂的生命时间,一刻刻地过去,恐怕会急得发疯吧! 以这观察为基底,的确可以建立如下的论说:只 有“现在”才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思想的游 戏,所以,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大真理是及时行乐 。但这种见解,也是最愚蠢的见解,因为在其次的瞬 间就不复存在,如梦幻般完全消失,这样的收获,绝 不值得我们费偌大的苦心和劳力去争取。 个人的意志(欲望)又是永不知足的,满足一个愿 望,接着又产生更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无尽 期。这个意志本身以为它是世界的主宰者,万事万物 都隶属它的管辖,所以,意志所感满足的,不是“部 分”,它非要“全体”不可,而“全体”是无限的— —在各个现象的表现中,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指“意志 ”)又获得了几何?实在少得可怜,大概仅仅能维持个 人的肉体存在而已,看到这儿,实不禁令人兴起同情 之念。人类的可悲,即缘此而来。 所谓“人体”这个极巧妙错综的机关,最能完全 显现“生存意志”的个体,最后也不得不归于一杯黄 土,其全存在、全努力,很明显的最后也委之于灭绝 之手,这是永远真实、正直的“自然”,以坦白的方 法向我们陈述意志的全努力毕竟也是空虚,它也并不 果敢。如果“生”的本身中有任何的价值,有绝对性 的物质的话,当不会以“无”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