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

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
作者: 凌云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
ISBN: 978750086886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人一粒种子窥见大千 最近在看自然文学家梭罗的名著《种子的信仰》 ,种子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想尽办法、排除万难 传播开去,找到合适的地方生根发芽,保证物种生生 不息地延续。合上书,感慨良久——在日常生活中, 我那么关注花,关注叶,甚至关注树枝,偏偏就把种 子这位不辱使命的“英雄”忽略了。继而我想到了天 冬,这几年热衷于自然掉落物的收集,打电话向他问 询,果然,四百多种植物的种子已被他收入囊中,并 且收集还在继续。 天冬,本名叫王辰,北师大植物学硕士科班出身 ,因为痴迷植物,成为自然及生态摄影师和科普作家 ,并进入《博物》杂志社工作。他微胖的体形、微卷 的头发,脑门儿上似乎随时能冒出来的汗,以及一脸 和年龄不符的孩子气,让我这个脸盲患者见一面就牢 牢记住了他,也记住了他笔名植物——天冬。那是十 多年前,他到北京门头沟进行植物实习,喜欢上了百 合科植物雉隐天冬。这种植物郁郁葱葱的一大丛,能 让雉鸡完美地藏在里头。他就想,我这么大的体形, 也能跟雉鸡似的,藏在那底下多好啊。于是王辰变成 了天冬,也像雉隐天冬一样,活得茂盛茁壮、元气淋 漓。 如约来到天冬的工作室,那真是个植物收集控的 天堂,室外是精心培育的“十二步花园”,室内满墙 的树叶标本,随处可见的干花,以及各式各样的植物 制品……而其中最特别的要属遍布窗台和书架的一瓶 瓶植物种子,它们色彩形态各异,由于平时深藏植物 内部难得一见,所以格外惹眼。天冬先“诉苦”。他 往往会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给种子们逐一拍“肖像” ,在高倍微距镜头下,哪怕极细微的震动也会使种子 移位。而为了拍出立体感,在后期处理时往往需要几 十张照片叠加,这就要求几十张图片拍下来,一点位 移也不能发生。白天马路上车流的震动会对种子产生 影响,就只能熬夜工作;空气流动也会带动种子,所 以在最炎热的夏天也不能打开空调,往往是拍完一颗 种子已经汗流浃背。 这种诉苦其实也是炫耀,就好像那些说着倾家荡 产弄了个宝贝的文物收藏家一样。即使再辛苦,也抵 消不了天冬从种子收集中获得的乐趣,他会把许多不 同的种子做到一张图上,享受物种的丰盛之乐:也会 把该种植物花瓣的颜色做成种子图的底色,在一张图 上表现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让他高兴的是,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正在对种子收集发生兴趣,经常有植物爱 好者给他寄来新奇的种子,在他的“十二步花园”里 ,一些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把异域的美丽带到他的窗 外。 也许博物学爱好者都有收集癖吧,天冬以前也一 直以收集叶子和花朵为乐,完全没有关注过种子。 2012年因为工作关系,天冬去中国台湾对海漂种子进 行收集整理和拍照,发现那里有人专门研究种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