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医疗

元宇宙医疗
作者: 栾国明//鲁晓寅//薛少华|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2.10
折扣购买: 元宇宙医疗
ISBN: 9787500176824

作者简介

栾国明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功能及癫痫中心主任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所所长 癫痫病临床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亚洲及澳新大区主席、中国分会主席 国际抗癫痫联盟外科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癫痫外科学会创会常务委员 亚洲癫痫外科学会创会秘书长 中国抗癫痫协会第1-3届副会长、现任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三十余年的神经外科生涯中,成功实施了1万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仅癫痫手术就达6500余例。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余部,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于2017年5月获得世界神经调控重要贡献奖。 鲁晓寅 完美世界首席艺术家 鲁晓寅曾多次受邀在优秀游戏制作人大赛担当评委,并数次参加全球移动游戏开发者等大会,与业内各精英进行经验分享,提出提升美术价值是游戏产业生产和拓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表示将一直致力于将游戏行业中美术的产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此外,鲁晓寅还担任“中国年轻一代游戏创意大赛”评委,为行业挖掘和培养新一代游戏人。 薛少华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智库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 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其撰写的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治理等参政咨询报告获全国政协等国家和省部级部门批示采纳。

内容简介

卷首寄语 当今世界正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飞速向前,“新能源”“新算力”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医学更是如此,AI 辅助诊疗、机器人手术操作等深具科幻感的技术逐渐落地。未来将至、未来已来。如此飞速向前的当下不免让人产生诸多困惑。 在众多新概念中,“元宇宙”被视为最为宏大、也最难以捉摸的一个。《元宇宙医疗》一书从医疗视角出发,展望“元宇宙”的样貌,探讨了“元宇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正是站在当下的山巅,眺望未来的一角,为我们提供一些布局未来的线索与提示,帮助我们进行布局未来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在这本书的“小宇宙”之上产生思想的共鸣,汇聚出思维的“大宇宙”。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能更快地步入未来,为我们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尽出一份绵薄之力。 ——李世绰 中国抗癫痫协会创始会长 神经流行病学及神经外科学教授 ………… 一、元宇宙迷思 在数字空间、数字世界里,人们以数字的形式完成交互,足不出户进入各种场景成为轻而易举又颇具成效的事情。什么是元宇宙?畅想元宇宙的医疗发展,必须从元宇宙的定义说起,正如只有在一张确定的画布上才能勾画出心之所想的作品。定义“元宇宙”——这个产生于游戏、电子领域的概念,看似不应该是一个医生、一个工人、一个农民的工作。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就由我们所创造。对于那个未来可能会吸纳我们所有人的元宇宙,创造它的不应是某个个体,而应是我们所有人的需求。 当前对于元宇宙的定义仍然是模糊的,对元宇宙的需求仍然是模糊的。作为 2021 年全球科技界最新热词,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汇融合的全新生态,它给予了人们数字颠覆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妨先简略地看看这段时间元宇宙中都发生了什么。 1992 年科幻小说《雪崩》问世,元宇宙(Metaverse)被创造。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虚拟化身(Avatar)”活动于虚拟世界之中,这样的虚拟世界就是元宇宙。 在《雪崩》为人们勾勒出元宇宙后,林登工作室参照小说,结合想象推出了大型虚拟环境《第二人生》,这是元宇宙“现实化”的早期一步。随着技术跃迁,如今的元宇宙已不止步于《第二人生》。 2018 年,电影《头号玩家》上映,其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更形象描述,在电影中观影者切实感受到了人们是如何在虚拟世界中“无所不能”的。在“虚拟世界”中尽情驰骋似乎就是我们应该在元宇宙中所进行的活动。 2020 年,美国人气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虚拟演唱会,总人数超过 1230 万的玩家同时参与。它向世界展示了元宇宙的容纳能力。 2021 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这一年中似乎所有与信息相关的新技术都变成了元宇宙。这一年,被认为是“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戏平台 Roblox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市值便突破 380亿美元。其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平台化的产品、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加持下 2D/3D 交互体验以及基于平台虚拟货币所形成的经济体系。 随后其给出了元宇宙的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在此,“平台化”的“虚拟空间”似乎被提炼成了元宇宙的特点。随后,美军向微软公司大量采购 HoloLens 2 MR 头显设备,谷歌大会公布 Starline 3D 视频通话技术,大型社交平台公司 Facebook更名为 Meta,英伟达推出定向帮助虚拟人物形象设计的 Omniverse Avatar,耐克和迪士尼等行业巨头纷纷宣布进入元宇宙领域,甚至韩国首尔宣布将成为第一个加入元宇宙的城市,这些事件都似乎在用行动推动着虚拟世界的建立。 但是这个元宇宙里充满了违和感。这个元宇宙世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的吗?这些“平台技术”“交互技术”如果不依靠元宇宙就无法存在了吗?这个元宇宙到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正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问世之初,在大多数人的设想中它只是让自己看网页的速度变快一点、看视频的速度变快一点,甚至移动通信公司推行 4G 的一些做法还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与抵制。但随着对于视频通信、移动支付、网络购物、远程办公等需求的发掘,一个个诸如外卖点餐、直播消费、网络教育、共享经济的巨大行业被建立,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料,几乎没有人能离得开 4G 后,大家开始期盼 5G 能带来新的革命。新技术、新概念问世之后,开发者只能够给出其发展的可能性,真正决定其走向的,是这个社会的需求。只有真正解决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才能得到保留和发展,才会变得与社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早已接触过“虚拟平台”,只是通过 VR、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等技术让之变得丰富,变成那个如游戏所描述的赛博朋克世界,并不能触动我们所有人的神经。要想更好地理解虚拟化与超链接的元宇宙世界,游戏世界是当前最佳、最具象的途径。 ………… 本书是一本集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为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健康新纪元的大门。无论是医疗从业者、科技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宝贵的收获。 书中,作者以宏大的视角串联了医疗、游戏、人工智能等元宇宙行业的全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元宇宙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从临床手术到医疗教学,从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元宇宙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交互性特征,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编委会成员汇集了来自一线医院、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的顶尖专家,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本书提供了权威且具实操性的内容。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元宇宙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趋势,还能获得宝贵的行业洞察和实战经验。 在当前全球医疗资源紧张、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元宇宙医疗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元宇宙医疗有望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