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1500.00
折扣价: 930.00
折扣购买: 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全二册)
ISBN: 978780770330301
贵州省博物馆,经过60年发展,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总数已达8万余件。民族文物为馆藏亮点,在国内独树一帜。其中中国苗族服饰库和中国苗族银饰库位居全国第一。另外,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的亮点之一。 李飞,男,1976年出生,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馆长。主持贵州海龙囤遗址发掘与整理工作,为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海龙屯考古先后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荣誉。2016年获中国考古学金爵奖。策划组织的“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展,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称号。 曹维琼,男,1954年生,贵州贵阳人。云南省社科院历史学硕士,编审,曾任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研究方向为贵州地方民族文化。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编著大型贵州民族文化丛书多部民族文化丛书,主编《亚鲁王书系》,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 杨长远,男,1953年生,转业军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概论》《中国织锦大全·苗族织锦 布依族织锦 侗族织锦 水族织锦》《我们贵州》。
一套套民族服饰是一把把打开当地文化密码的钥匙。民族服饰以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我们通过民族服饰,就可以一窥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延绵了数千年的社会体制。海面上的波涛往往由下面的潜流决定,所以我们要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仔细分析。不信,你看,这些好看的服饰里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让我们沐浴在历史长河中,感受来自骨子里的共鸣感和归属感。 《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分卷编排,其中包含绪论和款型、织造、印染、刺绣、纹样、缝制、银饰、头饰、配饰共十卷,全书给人以一种“一切与服饰相关的文化和工艺尽收眼底”的印象。 文化与生态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贵州各世居民族的文化,《全集》紧扣“生态”主题。翻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贵州各民族生境画面——苗岭山脉(苗族、侗族);武陵山脉(土家族);乌蒙山脉(彝族);北盘江大峡谷(布依族)等。尽管编者在“概述”中指明“对贵州民族服饰进行全方位研究,主要从服饰工艺学、服饰历史学和服饰社会学三个角度展开”,但叙述中也始终未离开“生态”这个主旋律,绪论第一章开门见山介绍“贵州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此为载体自然引入了贵州的社会历史,从而水到渠成地叙述贵州各民族的服饰。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服饰类型环环相扣,这一点在“贵州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一节中得到解读: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件进行模仿,是自然审美的表达。贵州境内多山,种植稻谷是部分民族的重要生产内容,牛是人们生产中的好帮手,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几乎每户农家都养牛。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关系。民族文化中对牛的崇拜渗透到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中,这一点在服饰的纹样图案上表现得较为清晰。布依族把头帕包成牛角形,毛南族把幼儿围在胸前的口水兜做成牛头样。丹寨排调苗族的锦鸡舞服就更为典型。锦鸡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发源于丹寨排调境内。这一苗族支系,崇拜锦鸡,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穿锦鸡服,跳锦鸡舞。舞蹈时,舞者身穿模仿锦鸡的服饰,表演模仿锦鸡的动作,舞步轻盈,身姿妙曼;头上的银锦鸡展翅欲飞,裙摆上的银羽毛上下翻飞,身后的锦鸡花带随舞飘动,翩翩曼舞中,与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