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陌路人(精)/译文经典
ISBN: 9787532781614
\"【作者简介】: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宗教信仰和极权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精彩书摘】: 作者前言 ——应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译著而作(1958) 很久以前,我概括《陌路人》时用了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但凡个人,凡是安葬亲娘不哭者,皆有被判死刑之可能。”我承认此言非常有悖常理。我只不过想说,本书主人公被判死刑,因为他不善于蝇营狗苟。在这个意义上,他与他生活的社会格格不入。他游荡,独善其身,处于私人生活边缘,孑然一身,耽于声色。所以,有些读者经不住将其视为落魄之人。然而,如果我们寻思自问默尔索为何不善于蝇营狗苟,就会对这个人物有个比较正确的看法了,总之,比较符合作者的意图了。答案很简单: 他拒绝说谎。撒谎,不仅是说些不存在的东西,而且也是,甚至也是说些比现有更多的东西,并且涉及世人的良心,说出比自我感受更多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大家天天在做的事情,为了使生活过得简单一些罢了。默尔索,与其表面现象相反,偏不愿意使生活简单化。是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拒绝掩盖自己的情感,以致社会立即感到受威胁了。比如,人家要求他,按照约定俗成的用语,说对自己的罪行深表悔恨。他却回答,在这一点上,他感觉到的厌烦多于真实的悔恨。正是这个情感细微差别给他定了罪。 因此,对我而言,默尔索并非落魄之人,而是一个寒伧而外露的男子,爱好太阳,因为阳光不留阴影。远非缺乏一切感受性,他具有一种深厚的激情,鼓励着他,因为他坚忍不拔,凭着他对绝对和对真理的那股激情。与此相关的一种真实,尽管还是负面的,即存在的真实性和感知的真实性,如果缺乏这种真实性,任何对自己和世界的征服都将永远不可能。 人们阅读《陌路人》主人公的故事,觉得他虽然没有任何英雄姿态,却接受为真理而死亡。如果有这种感受,那就八九不离十没离谱儿。我势必也想说,尽管总是有悖常理,我尽力在我的人物身上塑造一个基督形象,唯一我们觉得当之无愧的形象。在我作出上述解释之后,大家必定明白,在下毫无亵渎神明之意,仅仅带有一点儿讽刺的情意而已。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有权对自己创造的人物体验一下这份情意吧。 A.C.(阿尔贝?加缪) \" \"【编辑推荐】: 为什么书名是《陌路人》? 加缪在1942年发表了《陌路人》(又译《局外人》《异乡人》)之后,很快发现西方舆论中有不少人把他视为卡夫卡的门徒,吧他这部成名作的主人公默尔索看成跟《城堡》主人公K一样的局外人或异乡人。尽管加缪高度赞赏卡夫卡,但在《西西弗神话》(《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中,已明显与其拉开了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