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家所以旅行

为了回家所以旅行
作者: (美)安德鲁·麦卡锡|译者:方激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为了回家所以旅行
ISBN: 9787229066376

作者简介

安德鲁·麦卡锡 (Andrew McCarthy),1962年生,美国著名演员,曾出演好莱坞影片《七个毕业生》、《红粉佳人》等,执导拍摄过当红美剧《绯闻女孩》,《女子监狱》等。目前麦卡锡除继续演艺事业外,又是位旅行作家和《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的特约编辑,长期为《纽约时报》、《大西洋》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撰稿。2011年,美国旅行作家协会向他颁发了“2010年度旅行新闻家”的荣誉大奖。

内容简介

其实,我们仅仅向西面迁移了19英里——但我的 童年时代却就此被抛在了身后。 逝去的不仅如此,还有我和我的兄弟们在自家后院玩 威孚球的记忆。那种游戏曾经占 据了当年我整个夏日午后的时光。此外,还有前院那 棵小小的枫树,在我八岁那一 年,我差一点成功地用一把橡胶斧子劈倒了它。 那些夜晚,我躺在床上,趁着困意袭来之前,在 黑暗中与房间对面的我哥彼得 聊天。那时候,我们还住在一个小山丘的顶上,家在 城郊外安全的中心地带,那是 一栋有三问卧室并且桂着绿色百叶窗的殖民式楼房; 搬迁后,我们却要住在沼泽地 带中某条街上的一栋长形、低洼的房子里,相隔了半 个小时的路程,也相隔着一整 个世界。 “这里看上去就像是一间汽车旅馆。” 我记得自己在第一次看到新家时曾经这么说过。 无意中,我其实也一语道破了我 们生活中那种即将开始的动荡不定。我大哥斯蒂芬那 时刚刚进了大学,他和我爸之间 那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终于宣告落幕——我爸再也不 用满含怒气地一路追着斯蒂芬冲 出门外,直到穿过整个院落。彼得曾经是一个炙手可 热的体育明星,突然之间,他也 长大了,并且暂时失去了所有的光彩——驾车和跟女 孩子们交往侵占了他对于体育运 动的热衷,而体育曾经占据了他早年生活的全部日子 。然而,他还是带着一种强烈的 保护欲,继续照顾着我。我们的小弟贾斯汀,比我又 小了八岁,那时刚插班进了一所 学校,亦步亦趋地踏着我们的生活足迹。 搬进大房子后,我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增添几分自 信,相反,他们的关系却变得紧 张起来。有一件事情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了,每当电话 铃声响起,我总能听到我爸的声 音在又黑又深的房子里的某个角落来回飘荡:“我不 在!我不在!”不管是谁找他,他 都不想被人找到。在同一时间里,我妈因为某种疾病 而变得令人越来越有距离感,我 们孩子对那种疾病了解甚少——父母从来不跟我们讨 论这些问题。在这个空间的每一 处,一家人都像是在渐行渐远地生活着。那一年,我 十四岁。 作为一个安静的孩子,我曾经轮流跟别人交朋友 ,在我的旧邻舍之间循环重复着 这些把戏。搬家之后,我失去了这样的乐趣,就像是 从一条绳索上被解了下来。我家 门前的路上,有一片树林穿过,我开始花上越来越多 的时间,独自从树上折下枝条, 或是在小溪流中堆一个小水坝。因为一直活在我哥彼 得那所谓运动天赋的阴影之中, 我对于体育的热情也渐渐冷淡了。 我从来也都不曾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在学校的功 课开始堆积如山时,我的学习兴 趣更是开始消退。我妈注意到了我日益严重的忧郁症 倾向,建议我去试一试参与学校 的音乐剧《雾都孤儿》的表演。开始时,我十分勉强 地去了。但是到最后要挑选扮演 “鬼灵精”这一角色时,连我自己都为多么想要得到 这个角色而感到吃惊。另一个备 选的学生很明显的有着更好的声音特质,也对这部音 乐剧怀抱着更大的热情。他逼得 我在表演中把自己完全豁了出去,直到评委们再无挑 选的余地,只有把这个角色交给 了我。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在描述初恋时,曾经写 下这样的话:“正像你突然将探 照灯转向某些一直处于半黑暗中的物体。”我在那第 一个角色中,经历了一种非常类似 的、如同探寻到什么似的奇异感觉。我感觉到了自己 一直在寻找着的力量和归属感, 虽然完全不明白自己究竟在寻找些什么。我知道自己 在舞台上的经验对我而言意义深 远,但却从来不曾告诉任何人它对于我生命的影响力 。 几年之后,到我申请大学的时候了,因为成绩差 ,我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那一天,我一声不响地坐火车到霍博肯,再搭哈得孙 河下的捷运,来到格林威治村华 盛顿广场旁的一栋大楼里。在二楼一间无窗的房间里 ,面对着一个举止弱不禁风、颈 上系着领结、胡须还上了腊的细瘦男子,我朗读了一 段台词。那台词出自一篇我只读 过一部分的剧本。 “你坐下吧。”在我念完后,他简短地说。 他想要弄清楚,为什么我的成绩会如此糟糕,又 是为了什么缘由想要来上表演学 校。随后,他又问我是否预备了另外一段独自,可以 表演给他看一下。我说,我可以 试一试“鬼灵精”的几段台词。表演完后,他盯着我 看了好久好久。 “好吧,”最终,他开了腔,“我们这样吧,如 果可以的话,我会让你进到这所大 学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课业上,他们只能让你先 在此试读。所以,你一定要拿到 好分数,然后,一辈子都要记得感激我。” “听起来不错。”我答应着,脸上装出一副漫不 经心的随意,以此来掩盖自己内 心中的狂喜。 “我的儿子绝不能去当什么操蛋戏子。”听说了 我的应试后,我爸厉声训斥——只 是,当他确定没有其他一所学校愿意录取我时,他也 无从选择了。 同样也是他,在学校拒绝了我的住宿申请之后, 开着车带我进城,一家接着一家 地敲门,直到在华盛顿广场公园近旁为我找到安顿下 来的公寓。 我们眉飞色舞地开回了新泽西。路途中,他一遍 遍地放着他那盘约翰·丹佛的卡 带上的一首歌《谢天谢地,我是个乡村男孩》。我假 装拉着无形的小提琴琴弦,他则 摇下车窗。风从车里穿过,我们扯着嗓子高声对唱着 ,唯有在那一刻,两颗心才对着 彼此完全打开了。 在我收拾行李准备离家时,我妈把一幅我一直心 仪的画给了我。那是一幅巨大的 帆布画像,画着一只鹰隼,金色的眼睛像是在直瞪着 每一个观赏者。可是,当我爸看 到它斜靠在门前的墙角,而不是悬挂在客厅的墙壁上 时,又变得怒气冲冲起来。 “那幅画绝不能离开这个家!”他狂吠起来,“ 那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我妈在我爸脾气发作时很少跟他顶撞,但这一回 ,她顶了回去。 “我就是要给他,”她发出了自己的声明,“他 就要离开这个家出去上学了,我就 是想要他带上这个。” 接着,一阵狂暴的冲突便发生了。在彼此的怒骂 声中,我心里非常明白,它跟 这幅画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一切都缘于一个对儿子 过度投资的母亲眼看着要失去他 了,而那个妒火中烧的父亲却又恼怒于母子间如此的 亲近。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