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

地图上的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
作者: 青芒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地图上的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
ISBN: 9787508545806

作者简介

青芒,图书策划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的内容出版,策划出版了《草木有趣 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初相遇 若重逢——小林漫画》《中国最美古诗词》《了不起的故宫》等图书。

内容简介

莫高窟的开凿史,要追溯到366 年的一天。这天,一位叫乐尊的和尚在敦煌一路前行。正当他低头行走的时候,远处的三危山上突然闪起一道道的霞光,在一片刺眼的霞光之中,似乎还浮现着上千个佛陀。乐尊和尚觉得,这是佛祖对自己的暗示,于是决定留在这里。他在三危山对面的崖壁上,开凿了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最初的洞窟。 公元前2 世纪,汉朝使者张骞前往西域,开通了中国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而莫高窟所在的敦煌,正好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商人、使者、僧人都要经过这里,前往中亚、西亚,甚至欧洲。 当时在此来往的人们知道,离开敦煌再往西面前行,便会经过“死亡之海”——缺水干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会在离开敦煌前在莫高窟开凿一个洞窟,供奉佛祖以祈求平安。而从遥远西域平安回到敦煌的人们,也会在这里开凿洞窟,以表达自己对佛祖保佑的感谢。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或祈求战乱平息,而在这里开凿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窟。 这场开凿洞窟的“接力赛”一直持续到了元代,形成了目前南北长约1600 米的洞窟群。在高达15—30 多米的断崖上,密集排列着735 个洞窟,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佛窟492 个,按照风格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西夏、元。而在俗称“藏经洞”的17 号洞窟中,人们发现了5 万余件佛教经卷等文物,它们被称为“敦煌遗书”。敦煌遗书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明清档案并称为20 世纪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 中国的世界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人文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