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苏州古典园林/世界遗产丛书
ISBN: 9787506297257
二、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演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致治、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对世界园林文化影响作 用的重要实物资料,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之一。追溯历史 ,从苏州古园林的萌生、发展轨迹中,可以了解其辉煌的基因。 1.苏州早期园林的建造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王室园林。 当时,苏州是诸侯吴国的都城。在公元前514年建城前后,吴王皆喜营 造宫苑,从寿梦、阖间到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太湖山水处大兴宫室苑 囿,如夏驾湖、子城吴宫、长洲苑、华林园、姑苏台、郊台、馆娃宫、梧 桐园等,都是当时**的富苑。王亲贵族秋冬居城,春夏居山,田猎游赏 ,艺花养物,于是具备起居和玩赏功能的园林创作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夏驾湖是吴国*早的苑囿,而吴王夫差花五年时间所造 的姑苏台则是极尽奢华的王室宫苑。后吴越争霸,夫差**,高台和众多 宫苑毁于一焰,但依然留下了遗址。如苏州西北郊的虎丘山,*岩耸壑, 茂林深篁,景色优美,为吴王离宫之一。阖闾死后葬于此山中,其古塔、 墓穴、剑池、千人石、试剑石、白莲池、第九泉等名胜,至今为人津津乐 道,自唐以来就是“吴中**名胜”。 除了王室园林之外,苏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宅第园林出现。如仲雍 第十六世孙的武真宅,院中植树栽花,并特筑凤池,意在招引凤凰翔集。 到清代,其址改为凤池园(在今钮家巷内)。由此推论,当时园景已相当可 观,而武真宅可称苏州宅第园林之开端。私人宅园与帝王宫苑大不相同, 在满足私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主人在自家院中寻求自然山水之趣,获得 精神上的满足。 进入秦汉时代,苏州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城市规模在原有格局上*为 宏丽壮观,甲于东南诸郡。*前代王室宫苑的影响,苏州地方官员在衙署 中大造园林。如汉武帝时,太守朱买臣在府衙内大兴土木,掘池堆山,种 植观赏花木。刘濞治吴时,又修葺长洲苑,规模胜过上林苑。上林苑为秦 时旧苑,汉武帝时大加扩建,广袤三百里,是中国历***大的一座皇家 园林。而长洲苑竟然胜过上林苑,可见其规模和佳丽玩好之盛况。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具有园林特色的寺庙。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 ~251年)的通玄寺(今为北寺塔园林),五代时易名报恩寺,寺院内密植松 、桂、竹、柿,假山、池塘、水榭互映,已具园林之胜。建于三国的开元 寺、瑞光寺,建于东晋的灵岩山寺,建于东汉的邓尉司徒庙,建于南朝的 常熟兴福寺,建于六朝天监年间的寒山寺、保圣寺等等,都是**的寺庙 和游览胜地,而且都具有园林规模。 衙署兴园,必然对社会各界造园产生影响力。除了寺庙园林外,造园 活动也开始影响到私人生活空间。特别是官宦宅第规模*加宏大,而且山 池逶迤,画面扶疏,造园要素已初具形态。 2.苏州文人园林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晋室南迁,北方大批士族随之定居江南 。在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朝隐”新观念。晋代的社会风气, 进一步催化了文人士大夫爱慕自然山水、追求隐逸桃源生活的秉性。有一 定社会地位的人纷纷独步园林,诗酒自娱,悠然忘返。于是,苏州正式出 现山水、建筑、花木俱全,并具有士族文人遗世拔俗的玄学情趣的宅第园 林和山庄园林,一种文人气息浓郁的自然山水园的艺术风格开始萌芽。 当时***的是东晋顾氏辟疆园,以文人的高雅情趣为主旨,在池馆 林泉怪石之间,创造精致深远、意蕴丰富的景观,号称“吴中**名园” ,王献之曾慕名游园。王殉、王珉兄弟在虎丘依山而筑别业,有林泉之胜 。戴踬的宅园聚石引水,植树开涧,师法自然,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色彩* 益明显。 魏晋时代的文人园林虽已尽废,但其所产生的文化精神,却成为苏州 古典园林永恒的主题之一。可以说,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体系发 端于魏晋南北朝。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使苏州的经济、 文化得到了**发展。一些世族豪门、官宦以及文人雅士聚居吴中,为园 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唐代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有重要影响。张躁在《绘境》中提出的“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念,被直接运用 于造园,追求自然意境和空灵淡远的风格,诗画与园景相融的艺术手法有 了进一步的提高。园林楼阁建筑精致,园内以花木茂盛为胜,太湖石已成 为欣赏对象和造园材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吴越国主钱氏祖孙三代及其部下,巧思山水 布局,求致奇卉异木,大兴土木,曾营建多处名园。如南园和东庄,规模 宏丽,楼阁重叠,池水萦回,峰峦岛屿,名木合抱。钱元臻部将孙承祜也 大造园池,颇具山林野趣。孙氏池馆遗址后来为宋代苏舜钦所得,经历代 营建,终成一代名园沧浪亭。钱元壕第三子钱文恽,在晋代王殉、王珉宅 地上建金谷园,掘池筑台,植树莳花,成为一时胜境。数百年后,金谷园 遗址便发展成清代名噪一时的慕家花园。与其一街之隔的是清代造园大师 戈裕良所建环秀山庄,有“独步江南”之美誉。 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南移,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 ,造园活动呈现出*为浓郁的文人气息。此时,中国山水画已臻全盛,形 成完整的文人画体系。*此影响,文人写意山水园林逐渐成为苏州造园主 流,园林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少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因而园林与 文学、山水画密切结合,形成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以及吴兴(今湖州)大兴造园之风。苏州 也不例外。园林别墅不断建造,除城区内的私园外,郊外的石湖、尧峰山 、天池山,洞庭东西山等风景优美之地,也先后出现私家霸林,官方还建 造了接待内外宾客的姑苏馆、高丽亭等迎宾馆舍园林。景祜二年(1035年) ,范仲淹在南园遗址上立苏州府学,学府内高木清疏,交荫环酮(s㈦,池 圃幽邃,是苏州书院园林的**。 这一时期,苏州**的园林有苏子美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范成 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万卷堂(今网师园),以及红梅阁(今听枫园)、城 谣北闾门的五亩园、桃花坞别墅等。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