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忆(精)

江苏记忆(精)
作者: 金伟忻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江苏记忆(精)
ISBN: 9787544770927

作者简介

金伟忻 1958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历任新华*报社*委委员、中国江苏网总编辑、《新华*报》副总编辑、江苏省副刊协会会长、江苏文化记者协会理事长。**记者、江苏省高校新闻院系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 办报、办网、撰写大型专题片解说词。是江苏新闻界的“三栖”人。发表文化散文、诗歌及各类新闻作品1600多篇,达260多万字。策划、主持制作的大型网络专题《祭·忆》、网络评论《拒*空谈:需从学会“不念稿子”做起》、《中美科普**连线之**天气》分别荣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先后有近30篇文章获得全国*报、*刊、江苏省报纸**新闻奖和江苏省网络好新闻奖一、二等奖;主持中国江苏网改版转型,创建中其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在线、江苏文明网、江苏省纪委政风热线、紫金文创平台等20多个政务网站及频道。

内容简介

应时察势 思行不怠 一 行走人生,是记者特有的一种生存状态。 二十多年来,怀着新闻人的情怀与担当,我行走 在江苏大地上,边走边看,边记边思,在一个个特定 的时空与场景中,以直击者的视角,记录下江苏发展 历程中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由此也汇聚成一部 感知岁月温度的“江苏记忆”。 临近退休的人生节点,自然有了一份回望来路的 心境。老子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静,静*复命。”从社会发展的 进程来看,有时唯有理性地“观复”,方能真正体察 到历史与现实循环往复中的内在规律。静心“观复” 这些往*的作品,自有一种别样的感悟:纵览大局, 尤需登高俯察;洞明世事,尚待岁月砥砺。 时间如川,信息如流,应时察势,思行不怠。新 闻生产是一条涌动不息的河流,它总是吸引人们把目 光投向未知的前方,关注正在或者将要发生的一切。 我深知,应时察势是记者的天职,是主流媒体必须肩 负的使命,然而又何尝不是新闻人为之追求的**目 标?从一般的表象观察,到融入理性的明察,再到把 握社会发展趋势的洞察,新闻人永远都在路上。察势 者智,驭势者赢。新闻的本质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 引导人们察势、明势、驭势的认知过程。 理性回望,倍感世事之难料,察势之不易。当年 许多报道的“流瀑效应”已成过往,但在历经岁月洗 涤之后,我坚信,其中仍有着一份独特的历史厚重。 二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检索自己二十多年来见诸 报端的1600余篇、260多万字的各类新闻稿件,犹如 穿越一段时光的“隧道”。 漫长的记者生涯,让我有幸经历了很多事,也面 对了很多人:其中有寻常百姓、企业家、专家学者、 ***、各类典型人物,也有基层干部、市县领导 、省委**、*****,直至**和两任*的总书 记。就其报道的题材而言,有特写、消息、通讯、综 述、侧记、评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电影纪录片解 说词、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等;就其报道的内容而言 ,既有社会热点、各类典型、节庆纪念、视察调研、 年终综述,也有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案件和重 大事件…… 往事历历,时事如海。集子里撷取的几十篇文稿 ,仅仅是我新闻岁月中的一部分“节点”,抑或是那 些曾经令人瞩目的几朵“微澜”。其中有许多现场的 亲历亲闻,也有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所思所忧,既有下 接“地气”之勤,也有上达“天线”之望。当我用时 间之“经”与时事之“纬”,重新“编串”这些文稿 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 眼前。令人感慨的是,这其中有的早已今非昔比,有 的已是人事皆非,还有的则犹如划过天际的彗星,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