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64.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诡门军师(全2册)
ISBN: 9787559456564
\\\\\\\"袁丁,笔名醉蝠,1981年出生,现居辽宁大连,曾于2001年留学英国,毕业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 有十余年小说创作经验,作品角度和选材独特,语言风趣幽默。精研史书,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座右铭。早年以《堕落三部曲》《妙手宗师》风靡全网。\\\\\\\"
\\\\\\\"第一章 既见幕城 初一、十五,正午时分,阳气最盛之时,宜上香,祭祀。 袁松表情虔诚地打开随身包袱,几件衣物下面一个包得很干净很讲究的布包来。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最里面是一尊彩瓷塑像。 这是一尊随便在哪个杂货铺里都能买到的姜太公像,它面容严肃,威仪,一根钓竿扛在肩头,竿上挂着一个直钩。当年,就是这个直钩钩住了一代帝王,成就了姜尚。 袁松轻拭神像,将它请上神台,后退一步整理了一下衣服,对着塑像鞠了三个躬,明明一旁的包袱里放着线香,他却没有点。袁松也希望祖师保佑自己有所成就,这一拜,拜的是祖师,是规矩,这不上香,也是规矩。 轰隆隆,远处响起一阵惊雷之声,袁松站直了身子向那边张望,只见一道黄色烟气冲天而起,应是有大队人马驰骋而过泛起的沙尘。这场面在边寨并不少见,也未有多么稀奇,稀少的几名路人背着包袱,急匆匆加快了脚步,暗道,倘若在此处遇到那些军爷可绝非好事。 只有那满身灰土的孩童会回头看上两眼,然后便被大人拉着拖着,急匆匆地离开这里。 “乱世之末,多事之秋!”袁松淡淡说了一句,恭恭敬敬请回了神像,仔细包好。 袁松上山学艺十数年,学的是幕学,要做的是幕僚,而他现在只是一名准幕僚。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最早的时候,“幕僚”可能只是个出主意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僚”变得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职业化,称呼也变得多种多样,门客、军师、谋士……归根结底,都可以统一称为幕僚。 “幕僚”一词源自周王之官——“幕人”。可千百年这样传承下来,幕僚自然而然有了门户,也立了规矩。 袁松拜的姜尚,被幕僚尊为祖师爷,因他七十二岁功成名就,辅佐一代明君成就盛世,为很多幕僚所向往,最早的规矩就是从他老人家那里传下来的。 这拜祭的时候也不能随便纳头便拜,其中有着一整套的规矩。幕僚从官,官府中规矩森严,幕僚之中也是如此。没有入幕认主的幕僚,拜祖师爷的时候不需要上香,求的是功成名就,即使老迈,也要寻求明主。认了主,入了幕的,拜的就不是祖师了,而是另外有一套讲究。 拜过祖师爷,整理好简单的行李,袁松把包袱在肩头紧了紧继续赶路。边关之所,地广人稀,如果想在天黑之前到达下一个宿头,他必须快一点才行。 从唐末以来,整个天下便是刀兵四起,尤其是北方,更是走马灯似的换皇帝。几年前郭威反了大汉,建了大周,而河东节度使刘崇则割据了河东十二周称帝,仍称大汉,两国仇深似海,在这边界之处兵戈相向,冲突杀伐总是不断。 这也导致此处危机四伏,吃死人吃得眼睛发红的野狼、流寇、乱兵、盗贼更是四处出没,有的大白天就敢行劫。除非不要命,所以决不能在野外露宿。 周围农田荒芜,树木都被砍伐做了攻城器械,袁松站在大路中间,一阵黄风无遮无拦地吹过来,寒冷刺透人骨。他心中哀叹,当真是天下兴乱有定数,世间无人悯黎民。只是感慨又能如何?他一个未入幕的幕人,又能做得了什么?不过,这一番景象,倒是让他心中那信念坚定了几分。 定乱世,是一名诡门幕僚终身的追求,生于斯世,是福也是祸。想到此处,袁松的心中更热了几分,他把包袱向上提了提,从怀里掏出一块焐热的饼子啃了一口,继续赶路。 然而,未等他手里的那块干饼吃完,袁松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在他正前方大道中间,一个怪人拦住了去路。这人四五十岁的年纪,闭着眼睛席地而坐,身上穿一件洗得发灰的长衫,上面满是尘土和破口,不知是否因为赶路太急,脸色有些憔悴,胸口一上一下地呼吸着,在他身下垫着一块青色麻布,身前则堆着土块石头,依稀搭成城墙的模样,把他挡在后方。 袁松打量几眼,一低头就想要从一边绕过去。 “朋友!”此时,那人却突然睁开眼睛冲他喊道,“既已至此,为何绕城而走?” 如果换成别人,必然以为这人是个疯子,可是袁松却停了下来,摇头苦笑:“不是绕城而走,只是看到这幕城平地而起,心中确有几分惶恐。” 这所谓的幕城,是幕人中彼此相认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幕人的规矩中也叫“疯见”,这规矩并不常见,因为大道边上突然出现这么个东西,拦住人来一场问诘,搞不好就要被人当成疯子,或者泄露出某些东西。可一旦有人摆出这场面来,就说明事情紧急,有求于人。十有八九非常麻烦。 袁松不想惹麻烦,所以想绕过去。他现在孤身只影,前途未名,实不愿招惹这般麻烦。 那人却微微一笑:“朋友,在下适才见你参拜祖师,便知你我乃是同门。现今你既已见了幕城,就应该知道规矩。” 袁松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一声:“既然见我拜的祖师爷,当知道我现在乃是白身,不过,罢了。”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先画了个圈,又画了个方,双脚开立占满圆圈,昂首挺胸,同时伸出一只手翻转一次。 “咦?”那人一见,顿时惊诧莫名,“诡门中人?” 袁松这一番做派自有讲究,涉及幕僚的划分,幕僚之中分成平诡两门,按幕人中的说法叫作“盛世平门起,乱世诡门兴”。 平门幕人善术,讲究四平八稳,擅长处理公务来往,各种琐事,让主家无后顾之忧。他们通常不好奇计,不宜冒险,无论是择主还是行事,都以平稳为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抬高自己的地位。在和平时期,平门就是主家的影子,不彰显名声,但是无处不在,主家进则幕人进,主家退则幕人退。 而诡门幕人善谋,此类幕人多好奇计,长于谋略,长于揣摩人心,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乱世这个需要彰显能力的时期,最易出类拔萃,是乱世之中的谋士军师,一言一行可决定乱世之走向,最后达到以白衣之身出将入相的目的。但在太平时日,好弄险奇的诡门之人,成就往往不如平门的幕僚。 幕人之间相认讲究众多,有的是古时候传下来的,有的是后面演化出来的。幕僚本身没有立场,一般都讲究客随主便,跟什么人,上什么山,跟什么神,拜什么佛。但幕人做的都是比较重要比较隐私的事,保密对他们来说是必须遵守的职业底线。而且往往各为其主的同时又需要彼此沟通,久而久之就繁衍出这么一套不用说话,就能相认的讲究来。 这拦路人在路上起了一座城,叫作幕城,也有叫幕府的,这讲究出自“小儿辩日”的典故,孔子出游遇小儿造土城阻拦引申出来,在幕人中的意思就是不以年纪分前后,只以本事论高低,幕中之人要下车马自报名号。他往中间一坐,青麻布就是幕,意思就是坐幕。 袁松的应对也不简单,上面一个圆,下面一个方,意思是天圆地方,也就是代表天地,他站在两个图形之间,叫作“天圆地方,我占中央”,也有纵横天地,定鼎天下的意思,翻手则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意思。在幕人之中,只有诡门一脉才有这样的气魄。所以只看了一眼,那人就知道袁松的来历。 袁松行了一礼,口中言道:“有言不危,临危则言!见过前辈。” 那人含笑回礼,回一句:“无言不评,评也无言!客气!” 两个人行礼的动作也有些特别,抱拳之时抱住其他几指,食中两指却外露。 这两句是两个字谜,分别代表了两个人的身份。 “有言不危,临危则言”,都是“诡”字,也意味着关键时刻,诡门就会开口。 “无言不平,评也无言”,则是个“平”字,意思是平门不会乱说,只会按部就班地做事。 而抱拳的手势也是幕僚之中独有的,叫作“食君之禄,忠(中)君之事”。 “天圆地方,任你纵横。”平门之人感慨一声,“果然只有诡门才有如此雄心壮志!” “家师教导,心有多大,看得便有多远。”袁松笑道。 那人点了点头:“诡门生而为天下,此言果然不虚。来吧,既然已经相认,就不要在这里挡人去路了!” 两人移步道左,不过那平门中人脚步略有蹒跚,让袁松眉头微微一皱。 两人在石头上坐好,那平门的幕人开口就问:“要去哪里?” 袁松答道:“大周。” 幕人问道:“为何要去大周?” 听他话中似有考校之意,袁松心中自有韬略,当然不惧,当下微微一笑言道:“天下形势,略似汉末,孟蜀困守蜀中,如当年蜀汉,虽有奋进之势,不据山河之利,自陷困地,守户之犬而已。李唐偏安江南,便如东吴,金陵纸醉金迷,秦淮畔莺歌燕舞,早已退了皇气,换为脂粉之气。此二国尚且如此,南国余者无须再提。旷古而来,天下大势向来由北及南,刘汉认贼作父,局面困顿,仰人鼻息才得苟活。唯有大周,安抚民心,兵精甲利,势如魏晋,天下思定久矣,正需一明主,执鞭逐鹿,定鼎天下。”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激昂:“况且大周陛下,尚节俭,剔除苛政,仁爱百姓,我听说他曾有言,‘我本穷人,有幸为帝,岂敢厚自奉养以病百姓乎?’有这样的人在,大周焉能不强?” 平门幕人抚膝大笑:“然也!” 袁松表情一肃:“由其一事,更知陛下腹内自有乾坤!此前陛下祭文庙、尊圣人,广纳士子,遍寻贤才,为何?盖因此天下,不仅要在马上取,还要在书上取!取天下与治天下本为一体两面,无法治之,如何取之?此乃安天下之本也!” 最后袁松微微一笑:“大势如此,鸿鹄不往,岂就燕雀?” “好好好!”平门幕僚连道了三声,“不愧是诡门中人,势、法、术三宝,观势之唯有诡门!有此本领,天下大可去得。此物,当为你所有!” 说罢,他拿出一双皮靴,塞进了袁松怀里。 袁松手捧靴子笑问道:“您与我盘桓许久,只为赠我靴子,方便我远行?” “你如此聪明,何不猜猜?”平门之人笑道。 不消他说,袁松已然将靴子捧在手里仔细摩挲了。未过多久,他便从靴子底下抠出一根带着花纹的竹管来,竹管上有火漆封口,周身遍布古怪的花纹。可是袁松并没有去看火漆,他只是看了一眼这竹管表面的花纹,顿时色变:“阴符?” “你知道此物?”那人一惊,随后飒然一笑,“也难怪,诡门中人精通军略,认识此物不足为奇。” “非也,只是在下师承和此物有点关系。”袁松一笑,手指在那竹管上轻轻摩挲。 所谓阴符,最早传承自幕人始祖姜尚,某次姜尚遇险,情急之下,将手里的钓竿一折三段,派人送与周王,周王看到钓竿大惊失色,知道姜尚身处危难,所以立刻发兵来救,解了他的困局。从那以后,阴符也就成了军队中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用木棍的长短来代表兵力多少、地理位置等等消息。 但这只是一般的阴符,袁松有师门密授《阴符经》的传承,知道阴符其实还有表里之分,一般阴符属于“表阴符”,而他手里的这个,就是“里阴符”,此乃军中机密。其实就是一种独特的“阴文”,用来传递绝密情报。通常也是一式三份,每一份的内容都不太一样,三份合一是一份完整的情报,接收人即使最后只拿到了一份,那一份上面的消息也大有用处。 这根竹管上的火漆封口只是一个陷阱,让人以为情报在竹管内部,其实真正有用的是竹管表面上的这些花纹,也就是“阴文”,不知内情的人只要打开封口,整份情报就会被破坏。 袁松轻轻摩挲着这些阴文,仔细看了片刻,脸色开始凝重起来。 突然,他抬起头来看着那人,说道:“大周陛下殡天了?” “啊!”那人浑身一颤,险些从石头上摔下,“小子无状!陛下春秋鼎盛,怎会殡天?” 其实那幕人心中很是震惊,他也是刚刚得到内部消息,郭威确已经病逝,只是大周建立时间太短,内部略有不稳,这个消息还属于机密。新皇准备一切都安排好了再向外公布,没想到袁松只是看了几眼阴符就已经猜到了,这让他如何不惊。 “前辈既然以阴符相试,便应知我诡门手段。”袁松冷笑一声,掂掂手里的阴符,“这份阴符虽然不全,但是却记录了‘粮草,契丹’这两件事。能与契丹勾结者,唯有刘汉,可以刘汉之羸弱,能守土不失,苟延残喘就已不易,哪还能有什么其他动作?可现在不但调动粮草,还求到了契丹,只说明一件事,战事将起。大周之前尚在理清内政,两处叛乱刚平息不久,按情理怕要休养一两年才有作为。那么既有战事,将从刘汉而起。刘汉要动,必是剑指大周。若非大周出了大事,刘汉安能有如此胆量?而事大莫过于帝崩。先皇年事已高,又遇全家殉难这般惨事,英年早逝也并不足奇。” 他娓娓道来,从一件小事慢慢推敲出如此大事,倒把那平门之人听了个目瞪口呆,良久之后才苦笑一声:“若论心机诡诈,料事之准,无人出诡门之右。不错,确是如此,这三份阴符是细作冒死窃取的北汉兵力调动,粮草运送,以及与契丹往来的机密。这一份,你可以拿走。送去汴梁,交与一个人,此物便是你的进身之阶。” 袁松闭上眼睛权衡了一番利弊,睁开眼睛问道:“给谁?” 那人貌似早已料定袁松的反应,开口说道:“中书舍人,姚谦。” 袁松神色一动:“谁?” “姚谦。”那人凝视袁松,“不过,此事极险,你可敢去?” 袁松垂下眼帘看了一眼那阴符,随后傲然一笑,把手中之物收好。最后,他看了一眼那平门师爷,眼中似有一丝不忍,但他随即长身而起,毕恭毕敬向此人行了一礼:“多谢前辈,前辈珍重!” 平门幕人坦然受了他一礼,只回了一句:“诸事小心。” 袁松轻轻点头,一转身,离开了此处。\\\\\\\" \\\\\\\"1.一本关于“谋略”的历史小说。纵横家、兵家、法家……诸子百家,都以鬼谷为尊。他们曾以天下为局,搅动风云。千年以后,他们的后辈,在五代十国的纷争里,又如何连横合纵,智定天下? 2.一本关于“军师”的传奇小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为军师。在我们的文化里,军师是智慧的象征,如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五代十国的军师,又如何对决? 3.一本关于“乱世”的悬疑小说。这场生灵涂炭的战乱,是军阀的割据和兼并,还是诡门军师的操控?豪杰辈出,百姓何辜?袁松以救世为己任,当乱世终结、英雄谢幕,笑到最后的人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