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作者: (美)吉尔·斯塔姆|译者:刘海静
出版社: 贵州教育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ISBN: 9787545610666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45、通过模仿来学习 任何带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 别人的行为来学习。这一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一些科学家在以猴子为 对象做实验时,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这些猴子通 过手术与一台可以读取其大脑活动的机器相连。当它 们做不同的动作时,这台机器就会监测到与这些动作 相关联的大脑区域。有一次午餐时,其中一只猴子看 到了一位科学家吃冰淇淋的一连串动作,尽管那只猴 子并没有动,科学家们却注意到,它大脑的某些区域 产生了活动。这些区域本是它吃冰淇淋时才会激活的 区域。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对负 责控制此类反应的神经元的研究。科学家们称此类神 经元为“镜像神经元”。 多项科学研究指出,我们看到的很多行为在脑中 激起的反应与我们亲自实施这些行为时脑中产生的反 应完全相同。大脑似乎在无需实际动作的情况下,也 能获得与这些动作相符的体验。有的人看到激烈的球 赛中有球员受伤时自己也会跟着颤抖,似乎他自己也 能感受到痛苦,其原因也正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一 机制,我们才能从老师、父母或其他孩子那里学会如 何进行某项活动。我们通过模仿来学习。我们的镜像 神经能缩短我们的学习周期。 我应该做什么? 善于利用大脑的这一机制。当你希望别人做某件 事时,先为他树立一个榜样。通过实际演示来教别人 ,以行动来引导他人学习,将你希望别人做的事清晰 详细地示范给他。 记住,无论是喂布娃娃之类的积极行为,还是事 情不顺时大吼大叫等消极行为,都会被婴儿通过模仿 而学会。 婴儿会模仿你的情绪模式。如果你说一套,做一 套,你的孩子也会这么做。请回想一下婴儿是如何模 仿彼此的行为的。如果一个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许 全都会跟着哭。如果一个孩子笑,也许其他的孩子也 会跟着笑。因此,一定要十分留意自己表现出的情绪 ,并且要借助大脑的镜像机制营造和谐的家庭和教室 环境。 孩子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他观察和体验到 的情绪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在你的育儿环境中 ,应采取慷慨的、值得敬重的行为。在自己获得表达 能力之前,孩子们就已经能够体验情感冲突或情感支 持了。 46、理解孩子对玩偶的喜爱 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喜爱玩偶的理由也各不相同 。 孩子与玩偶的游戏能让孩子产生与他人互动及获 得愉悦的愿望。愉悦感会鼓励孩子一再重复这一游戏 ,而重复做游戏又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色彩鲜艳且对比度较高的玩偶更能吸引孩子的注 意。玩偶的动作及鲜艳的色彩能调动婴儿大脑中快速 发育的视觉控制区域。 你可以通过赋予玩偶相应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 意力。牙牙学语的婴儿会仔细观察你发声时玩偶唇部 的动作,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说话。对语言的兴趣 会调动婴儿大脑中与听力有关的区域及控制嘴部运动 的区域。 年龄较大的孩子会借助玩偶来表达自己。他们自 己会赋予玩偶声音,他们会让玩偶代表他们表达自己 的感受。恐惧、愤怒、沮丧、愉快、欢乐等,都是玩 偶身上“常见”的情绪。幼儿在进行这一虚拟游戏的 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他们对情绪掌控的学习。学习冲 动控制与调节情绪能调动幼儿大脑前部和中部的相关 区域。 我应该做什么? 对低龄幼儿,你应选择色彩鲜艳、嘴部清晰的玩 偶。你的发音要缓慢,高声而清晰,以吸引孩子的注 意。四下晃动玩偶,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还能锻炼他灵活运用眼睛的能力。 对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将颜色鲜艳的玩偶作为 一个优秀的、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教具,鼓励孩子与玩 偶说话。傻气而有趣的肢体互动——用玩偶去触碰、 轻挠及吻孩子——能使孩子感到愉悦。当孩子对玩偶 产生兴趣后,鼓励他自己去触摸及握持玩偶。 年龄较大的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可能会跟玩偶说悄 悄话,并能感到与玩偶有情感上的联系。学龄前儿童 会让玩偶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自己正在学习的任务 ,传递自己想传递的情感。对玩偶的控制有助于孩子 形成“代理感”,即觉得“自己有能力控制”的感觉 。对这一阶段儿童来说,这种感觉十分重要。 47、重复读一本书 如果孩子想听你再读一遍《晚安月亮》 (Goodnight Moon),就读给他听。把一本书翻来覆去 地读可能会让你感到厌倦,但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却 十分重要。通过重复来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有助于巩 固学习和记忆效果。每次重复,大脑都会释放髓磷脂 ,这种物质会包裹住神经突触,起到绝缘的作用,让 神经电荷传递得更为快捷。正如电线的绝缘层一样, 髓磷脂可以避免神经电荷的流失,防止它在传递过程 中受到干扰。 当你复习你学到的知识时,大脑中的相关联系就 会进一步加强,慢慢地,你学到的技能或知识就会内 化成自动反应。一旦形成自动反应后,你再处理同样 的任务时,几乎就无需再耗费脑力。忙于吸收一切新 鲜事物的婴幼儿需要借助重复练习来更好地应对生活 。很多一开始十分困难的事经过多次练习之后都可以 变得驾轻就熟。 P1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