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苑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9.67
折扣购买: 孤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精)
ISBN: 9787515106809
尼采(1844年—1900年),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诗人和散文家。他很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可是,与此并列,同时也出现另一种场合,歌 唱者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意识到他自己乃是无意 志的、纯粹认识的主体,这种认识的不可动摇的幸 福安宁感,跟那种总是受限制、总是感到不足的意 欲的迫切冲动形成对照。这种对照感,这种交互作 用感,本来是在诗歌全体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却造 成抒情的状态。在抒情的状态中,纯粹的认识仿佛 向我们走来,要把我们从意欲和它的迫切冲动中解 救出来:我们唯命是从,但只是片刻工夫。意欲, 这种对个人目的的回忆,又不让我们进行安静的观 照。可是,我们身边的美丽环境,又总是再来吸引 我们,使我们忘掉意欲,而无意志的纯粹认识却在 这个环境中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歌和抒情的 情调之中,意欲(个人对各种目的的关心)和呈现在 眼前的环境的纯粹观照,这两者以异样的形式杂乱 地混合在一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加以探讨和 想象:主观的情调,意志的兴奋,让被观照的环境 反映出它们的色彩,而环境又把它自己的色彩反映 在前者之中;这种如此混合而又分离的整个心情状 态的模写本就是纯粹的歌。” 读了以上的叙述,谁能看不出,在这里把抒情 诗的特性说成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艺术,好像只是 到处飞跃而很少达到目的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 一种半艺术。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意欲和纯粹观 照,也就是非审美的状态和审美的状态这两者以异 样的形式杂乱地混合在一起。在将艺术进行分类时 ,尽管叔本华也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两者的 对立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来利用,我们却相反地主张 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在美学方面是完全不适合的, 主观,就是意欲的个体,追求利己目的的个体,只 能认为它是艺术之敌,而不是艺术的根源。可是, 在主观是艺术家的场合,这时,主观已从它的个人 的意志中解放,仿佛变成了媒体,通过这个媒体, 一个真正存在的主观,庆幸它从假象中获得解脱。 因为,整个艺术戏剧,决不是为我们个人,比如为 了使我们改善、给我们教育而演的,而且,我们个 人也并不是那个艺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这一点, 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不管我们是贬低自己和抬高 自己。但是,我们对自己可以这样设想,在那个艺 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眼中,我们个人已经是形象的 群像,已经是艺术的投影像,在各个艺术作品的意 义之中有我们个人的最高的价值——因为,存在和 世界,只有作为美的现象,才可以永远被肯定。当 然,说我们个人有些意义的这种意识,跟画在画布 上的战士对画布上描绘的战斗所抱的意识并没有什 么两样。因此,我们对艺术的全部认识,其实是一 种完全的错觉的认识,因为我们作为认识者,并没 有跟那个本体合为一体并同一化,那个本体,作为 艺术戏剧的唯一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观众,它给自 己备好一种永远的鉴赏。只有当一位天才在艺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