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蓝宝
ISBN: 9787553511023
董鸣亭,女,1959年5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原《新闻报》记者,上海市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会刊特约记者。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微校教育资源专家。专栏作家。曾旅居*本多年,著有散文集《国立的雨》、报告文学《挑战无极限》、电影故事《霍生桑》、短篇小说《屋檐下的风铃》等。曾用*千里的笔名撰写了近二十年的专栏,积累了数百篇文学作品。系列作品入编文汇出版社《我的初恋》一书,散文《国立的雨》被收进《中外经典抒情散文集》。《水心的美》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进《世纪之爱》,叙事散文《河边人家》在上海市人民**新闻办公室及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情系民居”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电影故事《霍生桑》在上海文联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电影剧本和电影故事征稿”中获得**电影故事奖。
这天的上海滩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婚礼的消息 刊登在当天的《申报》上: 姚思诚先生和周凤仙小姐结婚启事 兹承媒妁之约,并征得双方父母和本人同意,谨于中 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假座上海大华饭店举行结 婚典礼。特此敬告诸亲友。 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三四年,正处于国民政 府的十年黄金期,此时的上海,领导全国时尚潮流,男人 们西装领带,女人们旗袍高跟鞋,还有向西方学来的结婚 登报申明这种既浪漫又文明的仪式。所以,这对新人结婚 的消息随着满街叫卖报童的飞跑,成了这天的特大新闻。 除了市民关心的男婚女嫁、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新闻中 “大华饭店”这四个字是*吸引人的。 七年前,一对伉丽也是在大华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这场婚礼被《申报》的记者称为“中美合作”。当时的 读者都知道,那是取了这对伉丽名字中间的各一个字。随 着这场令世人瞩目的“蒋宋联姻”,大华饭店声名鹊起, 成为上海滩名媛绅士追逐时尚的地标,特别是未婚女子, 做梦都想在这个饭店里举行一场华丽的婚礼。 没想到七年后,《申报》上又出现了“大华饭店”这 四个字,令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姚家和周家的联姻 背景是什么?姚家是不是上海滩上有名望的人家?这个周 家的女儿也太有福气了,不但嫁入了豪门,还在大华饭店 举行婚礼。那么这个被大家羡慕的周凤仙,又是谁呢? 其实,周凤仙的一生曾有过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印 证了她一生的命运。她不忌讳这三个名字,就如不忌讳在 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男人一样。因为,每一个男人都是 她生命中注定要遇到的人,是她想躲也躲不掉的。以至于 在她进入暮年时,回头一望,却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的命 运和男人有关,而是男人们的命运和这个时代紧紧相连。 所以,她的命运早在她姆妈肚皮里时就注定了。只是几十 年过去,她还是会不时地回想起在大华饭店举行的那一场 婚礼,这是她一生中*幸福的时刻,她原本以为自己会和 姚思诚白头偕老。 周凤仙在九岁之前,大家都叫她蓝胞。所以,她的姆 妈就是蓝胞姆妈,她的阿爸就是蓝胞阿爸。她在姆妈肚皮 里七个月时,就被她的阿爸指腹为婚,许配给了一个比她 大四岁的叫姚思诚的男孩。这个男孩的阿爸是当时上海滩 上的一名绅士,是蓝胞阿爸在上海做生意时遇到的一位朋 友,叫姚福财。姚福财比蓝胞阿爸年长几岁,他们俩就结 拜为异姓兄弟。 那是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的春夏之交时。在上 海的一幢弄堂房子里,两个青壮男子在关公像前双双跪下 。一个是穿着白色西装的绅士,一个是穿着灰色竹布长衫 的商人,他们俩各自手执一炷清香行过跪拜之礼后,一个 四岁的小男孩就走到了穿着长衫的男人面前,叫了他一声 叔叔。那叔叔就是蓝胞的阿爸,那男孩就是姚福财的大公 子姚思诚。蓝胞阿爸见姚思诚长得眉清目秀,一副聪明伶 俐相中又透露出忠厚老实,于是,蓝胞阿爸就问姚福财: “贤侄生得聪明伶俐,可与人家有婚姻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