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鸿燕留痕/当代中国戏剧家丛书
ISBN: 9787104044901
郭启宏,当代剧作家、诗人、小说和散文作家,广东潮州人,1940年生,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教授),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发表各类作品逾一千馀种,一千多万字。有34部作品获73项国家或京沪市级奖,是文化部颁发唯一获有话剧、戏曲双大奖的剧作家。王季思称其为“兼有作家天赋和学者功力的才子”,曹禺集杜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以赠。主要作品有话剧《李白》《天之骄子》《知己》《男人的自白》《小镇畸人》和《大讼师》,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西施》《李清照》,京剧《司马迁》《花蕊》,评剧《向阳商店》《评剧皇后》《城邦恩仇》,河北梆子《忒拜城》《北国佳人》等,结集《郭启宏剧作选》、《郭启宏文集·戏剧编》(五卷),长篇小说《白玉霜之死》《潮人》,传记文学《千秋词主李煜传》,散文集《四季风铃》《井花水》《艺坛梦寻》,诗集《天风雅阁吟草》《燕云居诗钞》,文论集《传神》等。
有一个时髦的词儿,叫人文关怀,令我质疑。你 或我是仁慈的上帝?是救世的英雄?你或我处在生活 之外?不食人间烟火?你或我的姿态是居高临下?是 侧身旁观?你或我关怀他们中的工人、农民抑或官员 ?不!你或我不过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不是局外人 !奢谈什么人文关怀!创作者必须把自己摆进去,甚 至晕进去,与你的描写对象一同悲喜,一同歌泣!我 的作品大多写的知识分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从 自我出发,解剖自己,鞭挞自己,以我的泪和血,祭 奠我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写作的过程也是炼狱的过程 。 我常常想起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他访问波兰拜谒 犹太死难者墓地时候,就在苍莽天地间,当着全世界 的目光,真诚地下跪。他以一国总理的身份在谢罪, 他替他的国家和民族向死难者的国家和民族谢罪。据 称,勃兰特当年是反法西斯的,他被纳粹追捕,逃亡 到挪威,从事地下抵抗运动,他个人与希特勒的战争 行为没有任何瓜葛,他凭什么谢罪?他正该炫耀昔日 的英雄业绩啊!勃兰特的思考显然脱离了世俗趣味, 而进入一个非同寻常的层面——心灵的拷问,在他的 意识里,德国这方土地与每个德国人不可须臾分切, 这方土地产生了希特勒法西斯,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 。这种“人人有份”的思考,因为发自内心,而非迫 于外力,于是人们看到,历史在这里不再是桎梏,而 成了永动机。 这是一种高贵的人文品格,也是一种境界。由此 我想起西方的伟大作家。卡夫卡可以称作现代派文学 的鼻祖,他的作品象征着20世纪的忧虑,还有渗透于 西方社会的异化。读卡夫卡的作品,我时常感到一种 强烈的来自作家心灵的忏悔情绪,而为作家的情绪所 驱使,作品的主人公往往笼罩着一种深沉的负罪感。 稍往前溯,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尤其在罪与非罪的 认识上如此独具洞察力,以至百年以后我们读他的作 品仍有“切肤”之感,鲁迅先生称赞他“拷问出藏在 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 中国的情形其实相近。我们的先哲似乎早就告诉 过我们一些朴素的真理。《尚书》说,“检身若不及 ”;《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范晔说,“内 省不疚,何恤人言”;《淮南子》说,“行年五十而 知四十九年非”;欧阳修说,“改过以自赎”……先 哲们相当精辟地提出了诸如“检身”“内省”“知非 ”“自赎”等等概念。中国文化人原可以吸取传统的 积淀,而抵达内省的层面。诸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近代论者便有认定乃作者“自传”的,更有一批“ 索隐派”为此殚精竭虑,史实固难定论,但弥漫全书 的“悲金悼玉”的忏悔意识应该毋庸置疑。称赞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鲁迅先生也一直在“拷问”自己,他说 过这样的话,“我时时解剖别人,我也时时解剖自己 ”,这个“解剖”便是对自身复杂人性的审视和裁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