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第7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7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作者: 张晓珉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45.8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7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ISBN: 9787500870289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大明神算:刘伯温》《圣人的哲学:王阳明》等。

内容简介

第七章 浪漫的实干家 对变法的态度 毋庸置疑,在新党眼中,苏轼绝对是一个旧党成 员。毕竟,他天天反对变法,还上疏朝廷,强烈要求 废除新法。这样的一个人,要不是一个保守的旧党, 那才叫见了鬼。 那么,苏轼是怎么反对变法的呢? 史料记载,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打算改 革科举制度,废除诗词歌赋考试,改用策论录取进士 。 王安石给出的理由是:诗词歌赋与治理国家,根 本不对口,我们应该用策论,为国家选拔真正有才华 、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王安石的这种改革,也是欧阳修 的目标。然而,王安石在录取上,全都录取那些同意 变法、提倡新学的人,对那些提倡祖宗之法不能变的 人,一个都不录取。 得知此事后,苏轼立刻上疏表示反对,并参了王 安石一本。 苏轼告诉宋神宗:“策论写得好,不一定是治国 的人才;诗词歌赋写得好,也不一定不会治国。比如 ,前朝的孙复、石介等人,策论写得非常好,但都是 不懂政事的书呆子。反之,前朝寇准、杨亿等人,诗 词歌赋写得非常优美,也一样会治理国家。可见,录 取人才,跟考试内容没有关系。我朝原有的录取办法 ,就能录取无数优秀的人才。如今,王安石非要改革 考试内容,完全是缘木求鱼,多此一举。” 读完这份奏章后,宋神宗认为写得还不错,然后 竟然把奏章交给了王安石,并询问他的意见。 可想而知,王安石看完后是什么反应。 后来,在一次国子监举人考试中,苏轼作为主考 官,竟然出了一道题目,更让王安石受不了了。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晋武帝独断讨伐吴国,成 功了;苻坚独断讨伐东晋,大败而归;齐桓公重用管 仲,成就霸业;燕王重用子之,燕国大乱。上述这些 案例,开始都差不多,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请问这是 为什么? 苏轼出的这道题目,就是在暗讽王安石,说他忽 悠皇帝违背天理、独断专行,未来必没有好下场。 鉴于此,在新党眼中,苏轼完全就是一个旧党。 但是,新党想错了。苏轼虽然反对变法,但他真 不是旧党。 证据,就是他和司马光的对话。 史料记载,有一天,司马光找到苏轼,开门见山 道:“王安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更改祖宗之法, 甚是可恶。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讨伐他!” 苏轼道:“没错,应该这样做。但是,我们应该 反对王安石这个人,不应该反对新法。” 司马光大惑不解道:“此言何意?” 苏轼道:“在我看来,虽然王安石这个人问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