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正面管教

男孩的正面管教
作者: 董桂华,牟忠锋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27.00
折扣购买: 男孩的正面管教
ISBN: 9787201208435

作者简介

董桂华,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山东省烟台市名校长。先后主持国家级创新教育课题研究2项、省级家庭教育课题2项、市级教育改革课题8项,2次获得优秀成果奖,获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牟忠锋,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山东省烟台市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成员、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培养人选。先后执教各级优质课20节,参与、主持各级课题研究8项,取得省教育成果奖2项。

内容简介

恐吓式批评,只会带来更加恐惧的心理 有些妈妈常常喜欢用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说,“妈妈不要你了”“不要乱跑,外面有坏人拐卖小孩”“别哭,老虎来了”,或者干脆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使孩子害怕,好听妈妈的话。还有的妈妈直接就扮成了“鬼怪”来吓唬孩子,希望借此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接受不了强烈的恐怖刺激,这种“恐吓”式教育会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就是由这种紧张状态所致。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得更加退缩、逃避,从而影响孩子的探索精神、独立性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也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长此以往,孩子的恐惧感被放大,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对外在的、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适应不良的恐惧,逐渐发展为恐惧症。 刘女士的儿子建建今年 5 岁,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而刘女士却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周六,刘女士带建建去公园玩了一天,很累,于是想带孩子回家。可建建没玩够,说什么都不想走。刘女士一气之下抱起建建就走,也不管怀里挣扎的儿子。正巧街边上有一个脏兮兮的乞丐在墙角睡觉,刘女士就对建建说:“你看到那个乞丐没有?你要是还这么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那个乞丐,让你也变这么脏,每天去乞讨。”正挣扎生气的建建抬头一看那个乞丐,吓得“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晚上,刘女士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书,在卧室里睡觉的建建醒了,他抱着一个玩具跑了出来,对妈妈说:“妈妈,你陪我玩‘过家家’好吗?”刘女士不耐烦地说:“你自己玩吧,妈妈正在看书。”建建跑到一边,对玩具说:“妈妈不陪我们玩,那我们跳舞好不好?”于是,建建蹦蹦跳跳地跳起舞来,一个人有说有笑玩得不亦乐乎。 刘女士觉得儿子太吵,就回到自己卧室里继续看书。可不一会儿,客厅的音响里就传出了儿童舞蹈的伴奏音乐。刘女士快步地走进客厅,说:“建建,你再这么吵我就去小区门口把那个警察找来抓你了!”建建马上就安静下来了。其实刘女士所谓的“警察”就是她所住的小区站岗的保安,他的脸上有一道很长的刀疤,建建看见过他并且很害怕。刘女士觉得这个办法好用,就经常在建建不听话的时候吓唬他。 接下来,一连几天建建都特别安静,话也不多,还特别听妈妈的话。直到有一天建建的姥姥从乡下来了。姥姥刚一进屋,建建就大哭着跑进了姥姥的怀里,说:“姥姥你带我走吧,妈妈要让那个吓人的警察抓我……” 刘女士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 这是多么令人心疼的场景啊。刘女士想管教孩子的出发点我们可以理解,但非要出此下策吗?孩子毕竟没有成人那么成熟的心智,他们并不明白家长“恐吓”自己是为了教育自己。身为家长至少要明白一点,用“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愚蠢的行为,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家长就是孩子最为依赖的人,所以,他们从小就有离开家长就生存不下去的心态。不管孩子懂事与否,发生类似刘女士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心里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妈妈真的不要我了吗?”。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孩子的潜在不安会加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胆小、怯懦、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绪。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这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妈妈的恐吓会成为孩子心里不安的土壤,重则会将孩子心里的很多恐惧感释放出来,并可能最终演绎为心理障碍;轻则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精神分散。而这当然是任何一个妈妈都不愿看到的。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心理。恐惧有两种,一种是本能,就是对危险的害怕。神经性恐惧是第二种,就是在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的情况下都会感到害怕。比如害怕一个人待着,害怕某种颜色,或害怕某种职业的人,等等。神经性恐惧的患者往往是那些小孩子。而且这种恐惧一旦在幼时形成,就很难得到治愈。 佳佳总喜欢跑出去玩,这让爸爸妈妈担心。为了让佳佳不要自己乱跑,妈妈就给他讲了个恶鬼的故事,告诉孩子恶鬼最喜欢抓那些自己乱跑的孩子。从此,佳佳再也不敢乱跑了,出门总要拉着一个人。长大后,佳佳知道了妈妈不过是吓唬自己的,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可是,当他独自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总觉得有种莫名的恐惧感,甚至工作后,还不敢独自出差。 所以,妈妈们不要随便用孩子害怕的东西来威胁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惧。如果在孩子不听话时这样说:“你再不听话,就会有妖怪来抓你!”看起来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这对孩子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怕的。 怕医生的孩子,就算是生病了他也不会去找医生;怕警察的孩子,就算是找不到家的方向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怕老师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安心听老师讲课,更不要说让他主动向老师请教了。 当小孩子害怕什么东西的时候,妈妈们应该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的心理,而不是利用、加重这种恐惧心理。孩子会因为经常被恐吓而变得敏感,情绪上的波动是非常大的。久而久之,妈妈再说出那些恐吓的话,他们也会明白家长是在说假话,因此不再对家长信任,也不再害怕家长,反而变本加厉地淘气、顽皮。如果过度恐吓本就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孩子会因此变得更加自卑,性格上也趋于恐慌化发展。这样的方法看似让孩子听话了,可是孩子的判断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长大后极度缺乏自信。 ★1.正面管教,不纵不溺,培养男孩坚毅品质。 ★2.爱与规则并行,塑造男孩未来 ★3. 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4.家长改变一小步,男孩成长一大步,从正面管教开始。 ★5.拒绝成为孩子的拐杖,放手让男孩勇敢飞翔。 ★6.爱孩子,从合理拒绝开始。 ★7.让男孩在挫折中磨炼坚强意志,在艰苦中学会珍惜。 ★8.关注男孩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释放压力。 ★9.系统实施正面管教,全面塑造优秀男孩。 ★10.沟通引导,是正面管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