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西方艺术史两千年

趣说西方艺术史两千年
作者: 祺四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7.90
折扣购买: 趣说西方艺术史两千年
ISBN: 9787020181650

作者简介

祺四,西方艺术史博士,策展人,艺术品拍卖私人顾问,祺社ArtClub 创始人。 幼年离开北京,前往海外留学。自初中起开始学习西方艺术史。17岁考入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University),成为校方选拔的百名精英学员之一,赴英国萨塞克斯郡某中世纪城堡进修艺术史。大一起,在教授带领下游走于英国诸贵族府邸和各大欧洲博物馆,近距离研究艺术品原件,通过实物修习西方艺术。女王大学艺术史系毕业后,即被荷兰最古老学府莱顿大学(Universiteit Leiden)录取,继续攻读“艺术史与文学史”的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师从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姿尔曼、荷兰艺术史学家协会主席笛克西。 曾先后在加拿大艾瑟琳顿美术馆与荷兰国立民族博物馆担任研究员。多次受邀在莱顿大学、乌特勒支大学、女王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举办演说与讲座。在中华艺术宫《纸上风华:18–19世纪欧洲贵族的铜版画》大展中担任首席策展人。 著有畅销书《八卦艺术史》、《珠宝传奇·中世纪》系列及学术图录《纸上风华》。

内容简介

第五章 巨人的光芒:全盛文艺复兴 “真正的艺术,也只是神赐之圆满的倒影。”——米开朗琪罗(1475—1564) ·时代简介· “全盛文艺复兴”其实主要指的是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同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艺术家们,主要延续的还是北地文艺复兴的风格。 但和早期文艺复兴那段相对和平的岁月不同,全盛文艺复兴是在十分动荡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宗教分裂、黑死病再次来袭、接连不断的战争,都让进入16世纪后的意大利,内忧外患,狼烟四起。梵蒂冈、法国、哈布斯堡、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等,都被卷入了这场意大利之战。各方势力的结盟也并不稳定,且随时面临着改变,不是今天我与他打你,便是明天我与你打他,总之就是一片混战。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都曾在时代的背景中,被逼得连夜逃窜。 可与此同时,这也是艺术史上最为璀璨的篇章。 所有的天才似乎都选在了这个时代投胎。达·芬奇的画作、拉斐尔的壁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布拉曼特的建筑等等,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影响千秋万代。但他们却偏偏要互相认识,互相影响,互相比拼。他们集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每一位都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了最和谐完美的那个“圆”。 “和谐”也是全盛文艺复兴风格的重点。 如何在宁静中描绘动感,如何在自由中寻找规则,如何在追求理想美的同时去写实自然?如何平衡这些看上去互斥的艺术元素,并最终达到和谐,是这个时代意大利艺术家们都在思索与追寻的境界。他们相继从古典艺术中得到启发,发现正如古希腊那些样式各异的柱子一样,万物都有其尺度,找到正确的比例,就可以平衡一切元素。 规律、平衡与和谐,这些特质都让这段时间的作品有着一种后世难以再达到的“圆满”之感。不过分凝滞,也不过分张扬。文艺复兴就在这节制又极致的步伐中,走向了全盛的巅峰。 ·重要历史事件· 新教蔓延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略) ·重要历史人物· 尤里乌斯二世 我,教皇,有武功 作为全盛文艺复兴时代最大的金主,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II,1443—1513)一直被称为“一连串异常糟糕教皇里最好的那个”。言外之意就是,矬子里拔将军,他也不怎么样。 虽然爬上去之后天天往脸上贴金,说自己出身古老又高贵的“德拉·罗威尔”伯爵家族,但爸爸是渔夫、爷爷是小商贩的他,一家子其实都是市井小民。他家唯一一个有出息的就是他伯父,由于家里穷得读不起书,为了能去蹭读僧侣们的学校,一狠心就出了家。然后,凭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人无法企及的装蒜态度,这位伯父竟然成功当上了教皇——谁能想到这位后来在史上以争权夺利闻名的西斯笃四世(Sixtus IV),当初当选的原因是因为“太过淡泊名利”。 反正从此刻起,他们德拉·罗威尔一族就都跟着西斯笃一起鸡犬升天了。此时刚二十八岁的尤里乌斯,立马就被授予了无数个主教之位。他一人肩担数职,也一人领取了数不清的钱财供奉。几个月后,尤里乌斯再次连跳数级,成为天主教会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红衣主教。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过上了金尊玉贵的日子,但尤里乌斯一点想装体面的心都没有。举止粗鲁,性格凶横,成天骂骂咧咧的他,最爱讲的就是黄色笑话。“涵养”二字在他身上基本无缘。 可人们很快发现,尤里乌斯尽管脾气不好,但脑子却很好,绝非草包。尤其在外交方面,只要他出马,就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他不仅武艺高强,在军事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粗中有细的他,极其擅长带兵打仗。他伯父驾崩后,那些四面楚歌的日子里,正是他带领德拉·罗威尔一族渡过了难关。他的死敌波吉亚教皇曾多次派出刺客追杀尤里乌斯,愣是一次也没成功。据刺客们反馈,尤里乌斯有十步杀一人之勇,打得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在波吉亚死后不到三个月,尤里乌斯便登基教皇宝座了,人们称他为梵蒂冈的“武士教皇”。而当上教皇的尤里乌斯,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迫不及待地就开始南征北战,并一举收复多个梵蒂冈领地。 不过在扩展军事版图的同时,尤里乌斯也没有忘了他的本职工作——天主教在地球上的代言人这件事。事实上,因为连续几任教皇的不着调,天主教在欧洲的信誉摇摇欲坠。为了重塑梵蒂冈的形象,也为了稳定教徒们的信念,尤里乌斯决定彻底拆除老旧的圣彼得大教堂,然后,全部重建! 他钦点布拉曼特来设计新的大教堂,还从佛罗伦萨挖来了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让他们重新绘制梵蒂冈内部。他要新的教堂,新的宫殿,新的一切。 也正是在尤里乌斯二世坚定的信念与庞大的资金支持下,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才得以完成他们各自的传世名作《创世记》与《雅典学院》等系列壁画。事实上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梵蒂冈,几乎就是尤里乌斯当初设想的模样。但他的品位,他的远见,他的心血,塑造的远远不只是一个教堂。 他塑造的是一个时代。他塑造的是全盛文艺复兴。 利奥十世 快乐王子复仇记 (略)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 贵族们的精神教主 (略) 亨利八世 任性的男人,糟糕的国王 (略) ·主要艺术家与成就·意大利 达·芬奇 神秘的巨人 虽然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列为“全盛文艺复兴三杰”,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其实与他们是两代人。他比米开朗琪罗大二十三岁,比拉斐尔更是要大三十一岁,真算起来基兰达奥、波提切利等人才是达·芬奇的同辈。可他却依然被艺术史归纳到了“全盛文艺复兴”之中,只因他列奥纳多·达·芬奇,乃不折不扣的时代先行者,那位把整个西方领入全盛文艺复兴的巨人。 当达·芬奇画出他那幅神秘惊艳的《岩石圣母》时,波提切利还没有完成自己的《维纳斯的诞生》,而当达·芬奇开始动笔此生最重要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时,佛罗伦萨还正在萨伏纳罗拉的指挥下烧尽浮华。 没错,尽管如今达·芬奇最出名的画是《蒙娜丽莎》,但在艺术史上《最后的晚餐》才是他真正的史诗巨作。这幅被视为“早期文艺复兴”与“全盛文艺复兴”分水岭的作品,在当时一揭幕便引发了世人的无数惊叹。人们皆拜服在达·芬奇的才华之下,称他为“那个天赐的画家”。 “最后的晚餐”在西方是十分常见的宗教题材。耶稣在上十字架前与十二门徒共进了最后一顿饭,席中在他预言“你们当中有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纷纷询问:“主啊,可是我?”许多艺术家都描绘过这一幕,一般就是十二个人围着耶稣吃饭,然后犹大会被放在所有人的对面,以示他“叛徒”的身份。 这是延续了近千年的传统,大家都是这么画的,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永远想着创新与突破的达·芬奇,却不满足只去追随前人的脚步。他摒弃了长久以来的“座位排序”区分法,转而去着重描绘画中人物的表情与心理。每一位门徒都对耶稣的指控有着不同的反应,他们有的急于上去辩解,有的惊讶到回头互相讨论,但在这一众炸开了锅的饭桌上,只有一人全身肌肉紧绷,满脸凝重地欲图往后退,他便是犹大。达·芬奇把一个心虚之人的神态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而他这以描绘情绪流露来展现人物身份的自然画法,可谓是艺术史上的一场山呼海啸,影响了之后西方所有的艺术家。 但只要稍微熟悉达·芬奇思维的人都能明白,他的风格能走到这一步,其实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一生最厌恶的便是“经典”二字。 ………… 从古希腊到印象派,从菲狄亚斯到莫奈。历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纵览西方艺术上下两千年。 两千年的历史,12个艺术时代,15个历史事件,35位历史人物,80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与成就,218件艺术珍品,星罗棋布的艺术门派,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全在西方艺术史学者祺四的生花妙笔之下轻松解读。 这是一本艺术宝典,也是一本趣闻八卦。这里有那位梦碎爱琴海的帝王,也有那烈火焚身的妖僧;有那卧薪尝胆的王后,也有位极人臣的流氓。 兼顾学术的严谨,与诙谐辛辣的笔触,祺四将宫廷秘闻与学术研究融于一卷,包罗万象。 跟随作者的脉络,从一无所知到了如指掌,这本书会带你迅速打开眼界,掌握西方艺术史中所有重要节点。 从时代简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艺术家与成就4个方面,祺四采取“分解法”,将每一位开山立派、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一次性为你讲解清楚。 千年风流人物,被艺术家的妙笔永恒镌刻在画卷之上,艺术家们的名字与不朽成就,也随之百世流芳。 且看历史如何塑造艺术,艺术又将是如何映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