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艺术谭

围城艺术谭
作者: 韩石山著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围城艺术谭
ISBN: 9787549642717

作者简介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1947年生。1965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70年毕业。在吕梁山某县教书多年。1984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曾任《山西文学》主编,已退休。现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长篇小说《边将》《花笺》及《徐志摩传》《李健吾传》等作品三十余部。

内容简介

《围城》里的典雅词语 钱先生是学者,古典文学的大学者,写《谈艺录》等学术著作用语典雅,该是本分。《围城》是小说,小说是俗物,用语通俗该是底色。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还有个情况,也得说个周全。初看时惊异的是,主旨的奇妙,比喻的精巧,还有嘲讽的辛辣,几乎没有顾及词语上有什么不同寻常。写这本书之前,列的提纲里,关于词语这一章,写的名字是《〈围城〉里的自铸新词》。意思是,将书中感觉新颖的词语,统归为“自铸新词”。这题名,一看就是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套过来的。 我的写作流程是,我在稿纸背面竖行写下,太太在手机上,用语音输入功能,将之转化为电子文本。再输入电脑,由我校改一次即可。语音输入时,太太觉得好些词语,不像是钱先生“自铸”的,便在《辞源》等辞书上查找校对,果不其然,好些是有条目有出典的。于是我便改变主意,将词语这一章,分为“典雅词语”“自铸新词”“俚俗词语”和“旧小说词语”四个部分。 “典雅词语”这个命名,需要诠释一下的。按说“自铸新词”“旧小说词语”里,也有“典雅”的,何以这里专门用了“典雅词语”这个名号呢?我的着眼点在这个“典”字上。意思是,书中的这类词语不光雅——雅驯,还典——出典,有典籍上的依据。 以下便是书中摘出的有出典的雅驯之词。 为翻检方便,先列出词语及书中所在句子。句末标明通行本中的页码及行数。出处一项,仅注明典籍,不再释义。 (1) 卑逊。书中: 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第13页倒数第4行) 词义: 卑下而又谦逊,较恭谨更甚。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九龄洎裴耀卿罢免之日,自中书至月华门,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林甫处其中,抑扬自得,观者窃谓‘一雕挟两兔’。” (2) 按束。书中: 鸿渐不再疑惑,心也按束不住了,快活得要大叫。(第16页倒数第11行) 词义: 按捺约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 刻露。书中: 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第30页倒数第2行) 词义: 如刻之显露的缩略,较显露更有质感。欧阳修《丰乐亭记》:“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4) 评赏。书中: 全礼堂的人都在交头接耳,好奇的评赏自己。(第35页第10行) 词义: 品评鉴赏的合词。明陈继儒《岩栖幽事》: 三月茶笋初肥,梅花未困;九月莼鲈正美,秫酒新香。胜客晴窗,出古人法书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事。 (5) 苏息。书中: 方鸿渐失神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听十几次无线电报告,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苏息处。(第38页倒数第12行) 词义: 与前面的“疲乏垂绝”相对应,可理解为苏醒与歇息的合词。唐姚合《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元和,上将功成自执戈。” (6) 怨抑。书中: 方老先生……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第39页第2行) 词义: 怨恨压抑的合词,较怨恨轻而压抑重,甚合孀妇心态。前蜀杜光庭《第二上表》:“致一境之生灵,衔积年之怨抑。” (7) 傲兀。书中: 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第52页第13行) 词义犹傲岸,傲慢而兀突,居高临下蔑视的姿态。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 (8) 斩截。书中: 自己总太心软,常迎合女人,不愿触犯她们,以后言动要斩截些。(第57页倒数第12行) 词义: 干脆利落貌。《朱子语类》卷六九:“只是见得这个道理合当恁地,便只斩截恁地做将去否?” (9) 轻鄙。书中: 赵辛楣做出他最成功的轻鄙表情道:“也许方大哲学家在讲解人生哲学里的乐观主义,所以唐小姐听得那么乐。对不对,唐小姐?”(第63页第6行) 词义: 轻蔑鄙夷的合词。 三国魏祢衡《鹦鹉赋》:“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10) 鄙塞。书中: 他们理想中国是个不知怎样鄙塞落伍的原始国家,而这个中国人信里说几句话倒有分寸。(1992年重印本第88页倒数第12行,通行本第85页倒数第9行) 词义: 边鄙闭塞的合词。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子良因曰,鄙塞尘陋,岂得知此不?”李石曾《无政府说》:“知识由鄙塞而开展,道德由虚伪而真正,此亦进化之理也。” 从例10选句后面附注的通行本页码,可以看出,前面的句子均是从通行本里依次摘选,到第85页为止。实际我在看书的过程中,选的例词有五十多个。原想一一列出注明,复念,不必了。这一节只是想说,《围城》里许多看似典雅的词语,实在是钱先生看书多,学养深厚,写到某情某景,那个妥妥的词儿便窜到了他的笔下。或是同时来了几个,稍一迟疑,选中了一个。这种情形,饱学之士多有。这里注明什么古诗文上有此句,只是说古已有之,非是说这些例句,钱先生记得一清二楚。 这话,说过撂过。还要说的是最后一例里的那个“鄙塞”。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一例里,例句后面除了注明通行本的页码,还注明了1992年重印本上的页码。再就是前面的词语,标注出处,只举一个古诗文的例句,这个“鄙塞”,举了南朝梁陶弘景文中的句子,还举了近人李石曾文章里的句子,意在表明近人也有用的。 所以多写这些,是想说1992年的本子上,是“鄙塞”,现在的通行本上,这个“鄙塞”成了“闭塞”。 在《围城》1992年的本子上,《重印前记》后面有三则附记,最后一则落款为1985年6月。也就是说,此后钱先生再未做过修订。1994年,钱先生因病住院,直到去世再未出院。因此上,我们有理由说,“鄙塞”改为“闭塞”,是出版社编辑的擅自改动。是“明白”了,可是不准确了。“鄙”有“边远”的意思。好多年中学语文课本上都选有《史记》上的《荆轲刺秦王》,在秦廷荆轲说过“北蛮之鄙人”云云,这个“鄙人”就是偏远地方的人的意思。《围城》里,这个例子前面有句话,说全了是:“外国哲学家是知识分子里最牢骚不平的人,专门的权威没有科学家那样高,通俗的名气没有文学家那样大,忽然几万里外有人写信恭维,不用说高兴得险的忘掉了哲学。”(第85页倒数第12行) 这“几万里外”正应了“鄙”这个字。现在将“鄙塞”改为“闭塞”,就没有了“偏远”的意味。拉美的小国,相对于美国来说也是“闭塞”的,能说美国哲学家视中国如同拉美的小国,仅仅是闭塞吗? 典雅的词语,用了若说有什么不好的话,唯一的不好,就是怕遭逢这样的劫数。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日 不一定要做语言大师,凡是优秀的作家,都应当关心一下我们的语法。就是你不做优秀的作家,也不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