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作者: 河马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食器最高(来我家吃饭好吗)
ISBN: 9787508662183

作者简介

河马,贵州人,资深媒体人,生活美学家,食器收藏家,京城著名家宴“河马食堂”主人。 河马不知不觉在十几年间收藏了几千件日本作家食器作品,他总以为自己上辈子就是个做盘子和碗的匠人,不然今生怎会看到美的器具就心生欢喜。他总要认真研究怎样的料理才配得上这些心头挚爱。这些带着爱与梦想的料理,也寄托着河马对食器和食物造型美感的不懈追求,希望能让他亲爱的朋友们感受到这些食器为料理和家宴带来的熠熠光彩。 河马从2012年开创河马食堂,曾被《GQ智族》《时尚》《悦食》《橄榄餐厅评论》《食帖》《贝太厨房》《一条?美食台》《黄小厨》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微博“河马食堂”粉丝近5万 微信公众号“河马私家厨房”粉丝近10万 用户互动性、活跃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内容简介

“河马家的酸汤猪蹄” 一般和初识的朋友聊天,我都不免会问起对方是哪里人,知道后,更是大聊特聊自己所知的当地美食。几乎所有人在听到我是贵州人之后,都会说:“你们贵州好吃的很多,我知道有酸汤鱼!” 其实贵州也并不全境都嗜酸,吃酸普遍集中在黔东南、黔西南,其中尤其以凯里的酸汤最为有名。听说如果有机会去到大山里的苗寨,运气好的会找到特别霸道的老酸汤,味道十分正宗,一直令我向往,希望有机会能去探寻一番。在贵州酷爱吃酸的地域,还流传这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由此可见当地人对酸的热爱。 遵义属于黔北高原地区,与重庆接壤。日常口味以香辣为主。但来了北京后,朋友们对贵州酸汤鱼的执念实在太过强大,一听要来我家吃饭,十有八九都会说想吃酸汤鱼。 吃鱼,肯定要以新鲜为美,但我因为不善处理活鱼,平常会尽量避免做鱼类料理。于是在为朋友们准备酸汤料理时,便想到以猪蹄为主料来代替鱼片,谁知道这一改却改出了惊喜,比起酸汤鱼,好友们反而更爱吃这道酸汤猪蹄。于是酸汤猪蹄就常常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慢慢成了待客的常备主菜。 其中,有不少好友在我家吃到酸汤猪蹄后,都想学会了以备下次在自家家宴的时候用来待客,可心中也不免犹疑,觉得这样一道如此丰盛的料理,肯定不好学。实际上,这只是一道看起来唬人,操作起来却很简单,好看、好吃、还好做的料理。 所以,我把酸汤猪蹄的做法按照步骤一一写好,并打印出来,碰到想学的朋友,就赠送给他拿回家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会连同袋装酸汤、木姜子油这两样主要的调料都一并奉上。 酸汤菜当然最基本的是酸汤打底,要自己制作出一锅好吃的红酸汤并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离家这么远,单是作为主料的野生“毛辣角”就是个稀罕物(这是西红柿在贵州人口中的一种叫法,遵义人也叫“洋海椒”),即便在贵州当地,现在要找起野生的来,都很难,更别说在北方的大城市里。所幸如今食品加工行业异常发达,在家乡的超市里已经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些不同品牌的酸汤,有纯酸汤,也有红油酸汤,有瓶装,也有袋装。从对比来看,袋装的红油酸汤,做出来的味道更好。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买上很多袋装的红酸汤带回北京,一方面可以在时间不宽裕的时候应急,另一方面还可以赠送给一些好友们备用。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商业化的制品,也可以教给你一个简易的替代做法: 多用几个西红柿,洗净后冷水下锅,煮到破皮变软,捞出将外皮和蒂挑出不用。锅内油热后,放入锅中,用铲子使劲压碎,煮开即成简易酸汤。如果这时候,再加入现挤的柠檬汁,就会增添一些不同层次的复合味道。 准备好了最重要的酸汤打底,在正式开始制作酸汤猪蹄之前,还不得不提到贵州人的餐食中,有一个虽然不起眼,却决定了一道菜灵魂的秘密武器:蘸水。 几乎每一顿饭,遵义人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碗自家味道的辣椒蘸水。有的用糊辣椒,有的用油辣椒,有的用豆豉辣椒作为主料,不一而足。但提到吃酸汤搭配的辣椒蘸水,一定离不开一味调料——木姜子。辣椒蘸水里边的木姜子,是很多在北京来家吃饭的朋友们最喜欢的一味调料,让贵州酸汤也吃出了不一样的东南亚味道。 木姜子又叫山鸡椒,味道辛辣,有异香,常常用作调味品。将新鲜的木姜子果简单地用擂钵捶打后即可直接拌入蘸水食用,但鲜木姜子有季节性,取得不易,保存也不是很方便。所以市面上也常会有干木姜子果制成木姜子油备用,将木姜子油拌入蘸水中,一入口就会让人感觉到非常明确的贵州风味。第一次吃到的朋友会惊艳于木姜子的味觉冲击力,也常有朋友说和吃泰国料理时的香料味道十分接近。但要注意的是,木姜子油一次不能放太多,否则蘸水的味道会发苦。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我家吃到过木姜子蘸水的朋友们,反馈的信息都是很好吃,很爱吃,所以瓶装的木姜子油也是我常分享给朋友的小礼物。偶尔我回老家能碰到新鲜木姜子上市,也会在菜场买一些带回来,用密封盒装好后,放到冷冻室里保存,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炖得软软糯糯的猪蹄,加上土豆块、莴笋块、黄豆芽,用红酸汤煮出来后,我一般会专门用家里那个云南尼西的黑陶锅直接端上餐桌,放上一大把洗净的整束香菜,搭配上一碗调有木姜子油的辣椒蘸水,红红绿绿的,用贵州话说:“一看到起就简直让人口水滴答嘞。” 下次来我家吃饭时,我提前煮上一大锅等你吧。 1、 繁华都市中,漂泊、工作、情感,都有可能让你陷入一时的绝望和低谷,而回到家的暖锅热灶,亲手开火做出来的一菜一汤,多少能让残酷的生活变得温暖。哪怕点外卖,也要用自家的碗去盛,生活需要仪式感,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尊严。 2、 这本书的作者河马本身拥有一份全职工作,工作之余,他最大的乐趣来自于到处搜集好看的食器,以及给这些食器搭配它们最合宜的饭菜。他的家乡在贵州,记忆里全是妈妈端上桌的那些家乡味道,那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记忆。为了保留住这份美好,他从妈妈那里学来了所有“武艺”,每天都会为自己做上一道菜,而一到周末,不管平时有多忙,他一定会招待朋友们吃一顿精心制作的河马家宴。他的家宴越做越出名,虽然只有一桌,虽然预约极难,但河马食堂,成了偌大的北京城一个温暖的所在,人们相约而来,不光是为了那口吃的,更是为了那份老友欢聚的喜乐。 3、 这份珍贵的快乐,不仅可以感受到,更可以学到。本书有8万字,上百张图片,点点滴滴记录了河马做过的那些菜,那些让朋友们吃后回味无穷的菜,那些让自己的心情瞬间变得好起来的菜。既有精美的图片展示,也有动人的故事叙述,更有实用的做饭步骤,可以跟着他的指点,一步步从头做起,你会发现,做一道“姜汁烧肉”一碗“番薯糖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冬天的南瓜煨酒,深夜的红豆糯米团子汤,无论何时,都能体贴你劳碌不堪的胃。